【履职故事】曾为祖国守大门现为村民敲富门 他带着第一书记的心声参会

12.03.2018  16:15

  坐着始终挺直腰、爱将双手放在腿上,这是黄小军13年军旅生涯养成的习惯。

  曾为祖国守大门,现为村民敲富门。脱下戎装,黄小军成为达州市渠县巨光乡金土村的第一书记,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此次参加全国两会,他也是四川代表团中唯一一名第一书记。黄小军说,自己身上肩负着双重责任,“不仅要为基层百姓发好声,还要为全省上万名第一书记代好言。”□川报集团特派记者林凌

  驻村故事

  群众从“要低保”到“要活干

  得知黄小军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消息,渠县第一书记工作群内沸腾了。“人大代表中有第一书记的身影,这也是对咱们工作的肯定”“小军,你要把咱们第一书记的声音带到两会会场”……

  收到“战友”们的鼓励,黄小军深感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把大伙儿的建议逐一收集整理,带到了北京。

  3月8日,在四川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黄小军的发言从自己的驻村故事开始。

  初来驻村,黄小军走访调研后“有些懵”:交通难,全村仅有1条水泥路;用水难,村里仅有的3口山坪塘且年久失修;通讯难,接收不到广播电视信号的还有100多户村民;增收难,全村几乎没有产业……

  “军人上了战场就要打仗,我怎么能当逃兵?”困难激起了黄小军的斗志。两年来,他和村“两委”共为村里争取资金近500万元,修路修渠建塘,村容村貌改变了,产业发展了。有一个转变让他印象深刻:当初进村,贫困群众围着他要低保,现在围着他要活干。

  共同期待

  搭上乡村振兴这趟“快车

  黄小军说,在第一书记们看来,脱贫攻坚战中最难也最重要的就是老百姓的思想转变。而转变思想有两个重要途径,一是要连通外界,让他们受到新思想的冲击;另一个则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

  “加大精准帮扶力度,大力发展偏远农村集体经济”,这是渠县白兔乡一位第一书记的建议,黄小军把这条建议带到了会场。他说,发展集体经济在偏远农村还是面临很多难题,需要精准施策。“不能一味求规模,也不能单看眼前效益。”黄小军以自己所在村为例:驻村一年后,先后找来6家企业进村考察,最后却又将他们统统拒之门外,“因为这些项目要么成本高效益低、要么对环境破坏大。”比较再三,村里最后选择了高端水果蜂糖李的种植。

  黄小军建议,政府应在产业选择上给予更多帮助和参谋,把握好市场规律和发展方向,“注重差异化,在‘特’字上下功夫。对于我们偏远山村,更是要想办法搭上这趟‘快车’。

  乡村如何才能振兴?人才是关键。在和第一书记们的交流中,黄小军发现,农村现在最缺懂知识懂技术有干劲的年轻人。“希望能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让更多年轻人选择回到农村扎根。”黄小军说,这也是第一书记们的共同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