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村民出行方便

06.01.2015  20:59

  摇着一叶小舟,在1700多亩水面上一摇就是26年,义务摆渡近100万人次;摇这叶小舟,26年安全没事故,被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安全委员会联合授予“安全优秀船舶”。他,就是平昌县友谊水库渡工黄河保。

  上世纪70年代友谊水库建成后,黄河保所在的南风乡永福村被水库分隔开来,三面环水,渡船成为村民出行的唯一交通工具。1989年,20岁出头的黄河保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想去外地闯荡。此时,水库的摆渡人年迈体衰,村里又没人愿意接受这个苦差事,时任村支书的父亲一次又一次地给儿子黄河保做思想工作:“摆渡,摆的是全村老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你是一名共产党员啊……”

 

  黄河保默默地从老艄公手中接过双桨,接送900余户村民外出和回家。

 

  “我每天要推十八九趟船,接送100余人。”黄河保告诉记者。

 

  永福村是南风乡最偏远的一个村,每年有100多名孩子要到友谊水库对面的天山村小学上学。每天早上和傍晚,黄河保都准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26年来,到底接送了多少学生,他没有计算过。

 

  2003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外面下着小雨。“黄哥,黄哥……快起来,帮一下忙,我要过河。”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黄河保惊醒。开门一看,原来是村民李明亮的老婆难产急需去医院抢救。黄河保抓了一件衣服,顶着寒风就往码头跑……李明亮的老婆顺利过河,到了医院分娩。为了感激黄河保,李明亮的孩子一直叫黄河保“干爹”。

 

  26年来,黄河保不知遇到过多少紧急情况,一旦遇到,不论时间早晚,他都会立马出船,从未耽误过。村里人都称黄河保是“及时雨”:“这个艄公,只要是急事喊一声,不管多晚,都会及时赶到!”

 

  每年春节前,看到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在船舱盘点一年的收获时,黄河保的心情也很复杂,当初邀约自己一道外出打工的黄河贵,已经是大老板了;还有一些与自己同龄的村民,外出打工,都在镇上或者县城买了房。可自己呢?四间土坯房年久失修,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掉土,家中一台黑白电视早已放不出图像来。自己的唯一的收入就是政府每年补贴的1500元和零星收取一点外来游客的费用,拿妻子的话说,那点收入不如自己一年养一两头生猪的收入多。家庭全靠妻子一人支撑,由于家贫,一双儿女早早辍学外出务工了。

 

  采访中,问及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黄河保轻轻地摇了摇头,语气坚定地回答:“不后悔,如果我不撑船了,村里2000多人怎么过河呢?”

 

  26个寒来暑往,最早的木船早被淘汰了,如今换成了铁壳船,黄河保也从青年悄然进入中年;26年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吱吱呀呀的桨声里,黄河保划动双桨的身影,成为友谊水库上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