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开启新航程之一:平等互利 寓利于义
(世说中国策)
中非合作开启新航程之一:平等互利 寓利于义——中非经贸合作的理念之根
正在非洲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非盟会议中心发表演讲时引用《论语》中的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传递出中国对非经贸合作的理念——平等互利、寓利于义。
中国与非洲利益攸关,而又超越利益关系。相似的历史遭遇、共同的发展任务和高度的经贸互补性决定了,中非是同甘共苦的好兄弟、平等合作的好朋友、携手共进的好伙伴。
当前,中非经贸关系呈现出新特点,为中国在新时期贯彻上述理念创造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方面,经济起飞阶段的众多非洲国家渴望发展工业,改善基础设施,扩大对外出口;另一方面,经济转型中的中国亟待化解部分产业产能压力,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可以说,双方契合度极高,互为机遇,互为市场。
正如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所言,中国经济升级、非洲经济起飞,双方互补性不断扩大、深化,体现出明显的互补优势。中国从非洲经济腾飞中获取新机会,非洲从中国经济转型中汲取新能量。
在此背景下,中非经贸合作近年来愈发呈现出全面、战略、惠民的特征,在矿业、种植业、畜牧业、水资源利用、人员培训、技术转让、基建投融资、减贫环保等领域结出硕果。展望未来,产业、金融和减贫等六大合作工程将让中非合作跃升到新层次。
在中非全方位合作图景中,寓利于义的理念体现在“真、实、亲、诚”以及“授之以渔”。在非洲人眼里,中国人办事一不怕苦,二不怕麻烦,三不怕投入大,并着眼于非洲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一位几内亚矿业官员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只有中国人同我们签署‘套餐’协议或者说交钥匙工程:一座铝矿、一个水电大坝、一条铁路和一个炼油厂,全部由中国进出口银行融资,用矾土偿还……当我们要求西方铝业公司承担同样的工作,他们说,他们的业务是铝而非大坝。”
美国兰德公司近期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援助比西方的援助更为明显,中国的资金往往帮助启动大规模建筑和基础设施计划,从而创造就业,改善交通和电力等服务,使公众受益。
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官员托德·莫斯坦承,美国不会在非洲修建高速公路、桥梁、机场等配套设施,而这正是非洲需要的东西,美国应对中国人这样做表示感谢。
而从更广的视角看,中非合作不仅互惠,还有着正面外溢效应。在中国帮助下,非洲更多建设投资大、回收周期长的公共项目,非洲制造业、服务业稳步发展,就业水平提升,投资环境优化,减贫效果更好,民众购买力增强,非洲市场的蛋糕在不断做大。
在事实面前,所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不攻自破。澳大利亚经济学家郭生祥说,在历史上,西方殖民者为方便掠夺非洲资源,刻意遏制当地经济发展,造成非洲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如今,所谓“新殖民主义”论调的底色依然是损人利己,甚至是损人不利己,在全球化时代理应遭到摒弃。中非经贸合作合乎经济规律,利于提高非洲议价权,扩大市场竞争,破除既得利益者垄断,促进就业和减贫,理应获得外界理解和赞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席普克告诉新华社记者,中国往往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能迅速改善当地人生存状况的工程,中国为非洲带来了机会而非威胁,基金组织乐与中国深化非洲项目合作。此外,中国在减贫和发展经济领域拥有宝贵经验,对非洲大有裨益,值得非洲汲取。
大道至简。中非之交,利与义统一,利好中国和非洲的可持续发展,利好踏足非洲的投资者,也利好全球经济治理和复苏。
文章来源:新华网 网站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