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里有肉 手中有钱 让困难群众过上舒心日子

16.06.2015  19:16

□本报记者 庞峰伟

6月9日一早,记者从巴中城区乘车前往巴州区花溪乡新庙村,沿路满眼苍翠,不足40分钟便来到新庙村。

还不到9点半,不少背着背篓的村民从田野间往村里走。“今早摘了八九斤金银花,能卖60多块钱。”贫困户李敏说。

正聊着,村支书王兴忠骑着摩托车赶来,带记者参观新村。只见青砖白瓦房掩映山间,乡村道路延伸到每家每户,幼儿园、卫生站、健身广场、图书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一应俱全。最惹眼的是每家房前屋后的“微田园”,辣椒、茄子、四季豆等蔬菜长势喜人。

来到聋哑老人杨超秀家中,她正在收拾堂姐何文琼帮她买回的满满一筐腊肉、黄瓜、麻花、水靴等。作为特困户,杨超秀今年初住进了村里80平方米的廉租房。“像杨超秀这样的特困户,全村共有5户,政府兜底帮扶。”王兴忠告诉记者,2013年底,新庙村经过入户调查、全村评议等程序,精准识别出14户(共5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

扶贫解困,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村里免去杨超秀每月40元的廉租房租金,还把她纳入五保供养。1亩金银花每年能收入2000多元,村里有公益性的零活也会优先让杨超秀做,一年可挣千多元。“这两项收入加在一起,每户每年可挣四五千元,政府还经常送来米面油,困难群众过上了舒心日子。”王兴忠说。

已是午饭时间,大伙儿帮着杨超秀和堂姐做了青椒炒腊肉、凉拌黄瓜、干煸四季豆3道菜。这时王兴忠接到乡财政所对口扶贫干部许家川的电话,说联系不上贫困户彭秀士。

许所长联系了一家企业,搞有机养鸡,从基地到餐桌全程监控,想把彭秀士纳入进去。”王兴忠一边往彭秀士家走一边介绍,这家企业规划每亩地养四五十只鸡,初步测算养殖户每亩可赚近1500元。彭秀士和年近30未结婚的儿子有望通过养鸡脱贫。

来到彭秀士家,她和儿子正在吃饭,没听到手机响。得知有机养鸡的消息,彭秀士很高兴。“她家属于因病致贫,要是有机养鸡搞起来,以后儿子再娶上媳妇,日子就好过了。

王兴忠对去年脱贫的田桂花家也很关注。田桂花的丈夫何文堂今年48岁,以前赚多少钱就花多少,攒不下积蓄,有时孩子的学费都要东借西凑。

2013年,村干部和扶贫干部给何文堂做思想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他如今在外务工,每年可带回3万元;妻子田桂花在家照看孩子,还种植3亩金银花,每年收入也有六七千元。”包括田桂花家在内,去年新庙村共有7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