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标市场到辐射中心 意大利企业眼中的四川变化
4月6日,在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上,参会嘉宾聆听大会发言。记者 田为 摄
漂洋过海抵达四川,近20家意大利企业和商协会参加了4月6日举行的“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其中过半意大利企业已不是第一次来四川,最多一家已来过4次。
对四川日渐熟悉的意企,不仅带来了技术和资金,也开始用全新的视角观察这个“新伙伴”——从最初的目标市场,逐渐转变为借助四川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开放趋势,把四川作为起步点,辐射中国乃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新趋势 看重四川辐射带动作用
“这是我们第四次组织意大利企业到川,企业涵盖意大利20个大区当中的7个,是从40多家报名企业中‘精筛’而来。”意中产业项目基金会主席王馨表示,主动联系基金会的意大利企业约有一半。
“3年前,第一次组织意大利企业来,也就10家。很多人只知道四川大熊猫,愿意来也是看中四川的市场,合作层级很浅,积极性也一般。”作为意大利企业对川感受变化的见证者,王馨并不讳言,“第一次来川时,我们挨家挨户打电话请企业来。”
“只要来过的企业家,就会给第一次来的说,‘不要小看四川’。”意大利斯费斯公司总经理安德里亚·阿帕诺表示,意大利中小企业用了3年时间,观察到四川的物流体系、交通建设以及开放程度的快速提升。“四川新优势,将让这里生产的产品快速销往全球。”
意大利企业家的感触并非空穴来风。四川对外开放在硬件上步步提升: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今年开行将达1000列;去年底全省对外大通道已建成28条,通航航线达270条,其中国际地区航线95条。
“我还给意大利人讲,意大利将在天府新区建设创新中心,是意大利企业来川的最佳平台,再加上四川获批自贸试验区,开放的软环境也在升级。”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马非同说。
王馨总结,这意味着意大利企业已经不限于锁定四川的广阔市场,而是将四川视为比中国东部更具成本优势的开放前沿。意大利企业将以四川为起步点,将眼光更远地投向整个西南地区、全中国乃至周边国家。
新办法 双方合作一起“走出去”
既然将四川视为能辐射周边的中心地区,合作的方式也势必随之改变。
马非同表示,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的中坚力量,创新性强,但往往国际化程度低,渠道开拓能力还需提升。这恰好可借力四川制造业基础和渠道能力,将生意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如,3年来意中产业项目基金会组织来川考察的首个落地项目——GreenFox公司。该公司由一家意大利企业和一家四川企业合资成立,已在成都建立了智能建筑设施生产线,预计半年左右可投产。该项目由意方企业提供专利技术,四川企业提供制造产能和国内国际销售渠道,预计投产后将产生数倍于意大利本土企业的产值。“不仅有效扩大了意大利企业的效益,也能为四川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鲜血液。”
这种合作模式为其他意大利企业竖起标杆。意大利特尼能源集团是意大利首个上市美国纳斯达克的能源类企业。此次来川,该集团“点名”与四川省能投集团进行了一场座谈会。
特尼能源集团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微电网等有着技术优势,该集团海外事务执行总监本齐反复表示,他们需要一家类似川能投集团这样了解当地市场的实力企业合作,并期望从四川起步,在未来辐射中国西部、中部甚至东南亚市场。
而对于川企,关注重点在于意方企业所持技术的先进性。川能投总经理张志远表示,四川本身在微电网方面就比较领先,要看对方带来的是否超越自有技术。成都普士工模具公司总经理叶健则表示,能否达成合作取决于对方技术对自有产品的结合程度,以及合作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张舒 记者 陈岩 寇敏芳)
4月6日,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召开前,参会嘉宾正在交流。 记者 田为 摄
●特写
意大利客商入川 环保和通航产业成合作新热点
“一直以来,四川和意大利在装备制造、设计、医药等领域对接较多,但这次明显感觉到环保和通用航空成为合作的新热门。”4月6日,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前,来自意大利的客商与四川企业洽谈,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马非同发现了其中的新变化。
在马非同看来,四川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不断加速,对上述产业需求旺盛,而意大利在这些方面有优势,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洽谈现场,意大利艾格里公司与四川意龙印染有限公司谈了两个多小时,直到主持人发出“清场”令,意方仍然没有结束的意思。艾格里公司是一家环保工程公司,在水处理方面技术先进;意龙印染的主营业务则是染布,想要寻找一家“物美价廉”的环保工程公司。了解了需求,艾格里公司亚洲区贸易代表卡米拉迪迅速拿出一张两页纸的表格,将意龙公司的基本情况录入,问题细致到工厂所在地的海拔高度。“这是为了更精确地了解用户,确保我们提供最精准的服务。”卡米拉迪说。
3年前,卡米拉迪被公司派到中国开拓新市场。如今,除了卖产品,公司还打算卖服务,提出“交钥匙”工程,为中方企业提供定制化、系统化的环保解决方案。“节能环保产业是四川明确的“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且四川刚刚成立自贸试验区,以后外资进入会更加便捷。”卡米拉迪对四川的政策做足了功课,她希望“交钥匙”工程能在四川首先落地。
另一张桌子上,意大利艾诺瓦公司向四川驼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抛出橄榄枝。得知驼峰通航打算发展通用航空器制造,艾诺瓦公司首席执行官詹卡洛赶紧打开电脑,亮出自家的发动机。詹卡洛也是有备而来,他说,四川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建80多个通航机场,“这么多机场,肯定需要很多飞机,我们这次过来就是寻求技术合作的。”(记者 寇敏芳)
●话题
四川能从法国农业学到什么?
一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话
4月6日下午,刚刚抵达成都,法国卢瓦尔大区国际发展专员席布缇就找到四川省“一带一路”促进会会长林忠清。席布缇来访的目的,是邀请“有实力”的四川农业企业参加今年6月在卢瓦尔大区开幕的未来食品博览会。
与席布缇的来访相似,法国食品业巨头福西耶公司代表福卢莉透露,公司计划借助参加2017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的机会,考察、进入西南地区的农业领域。
席布缇和福卢莉的底气来自于法国强大的农业。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法国的农产品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法国农业能给正在进行中的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哪些启示呢?
思考:精品化不等于技术高规模大
“过于重视某些要素,可能不是发展农业更好的选择。”欧盟罗伯特舒曼智库副主席兼总干事贾贝介绍,欧盟正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业由机械化向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转型。“但这项工作并不顺利。”贾贝透露,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中欧、南欧国家甚至法国部分农民均反映标准化的投入过高,且农业附加值并未大幅提升。
“高价值的农产品往往是工艺品。如你所知,机械更多的是生产工业品。”与贾贝持同样观点的,还有法国大企业联盟主席特别代表沙维洛。他认为,过分强调技术和规模,会影响农产品的精品化。沙维洛以葡萄酒酿造举例:传统工艺下,葡萄酒生产周期长、投入人力多,但酿造出的酒口感好、价格更高。在实现全程机械化后,葡萄酒的品质会有所下降。两者相较,传统模式下农业附加值反而相对较高。
此外,沙维洛还表示,大规模集中经营只是农业的“可选择路径”,而非“必要路径”。沙维洛说,与四川相似,法国南部和西部也有大量山地、丘陵和高原,农业经营模式以家庭农场、协会(联合会)为主体,与美国等国相比,土地集中经营的规模并不大。在法国南部地区,每个酒庄拥有的葡萄园只有几百亩甚至是几十亩,但法国的葡萄酒却拥有世界性话语权。
借鉴:推动生态农业生根落地
贾贝介绍,在实现农业精品化目标上,法国选择的路径是发展生态农业。为此,2014年法国通过了《未来农业法》,明确生态农业的基本要求和未来框架。
生态农业的内在要求是,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的良性循环。
那么,法国发展生态农业成效如何?去年,法国生态农产品销售额达到60亿欧元,且增幅超过10%。一二三产业融合方面,农业旅游产值占法国旅游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四川能否复制?“这并非难事。”沙维洛注意到,四川拥有丰富的森林、草原资源,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发展生态农业具备先天优势。此外,四川农业与旅游业结合程度较高,基础相对良好。因此,在发展生态农业道路上,四川急需做的是与国际农产品质量标准接轨,倒逼农业生产过程的生态化。“法国波尔多地区持续进行了几十年的区域品牌推广计划,才促使当地红酒成为带动农业发展的关键,大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沙维洛特别强调,发展生态农业的同时“不能放松本土品牌的培育”。(记者 王成栋)
●现场
两个外国人咋谈成一笔四川生意
4月6日,四川—意大利产业合作与投资对接会前举行的“一对一”商务洽谈现场,意大利企业Green Blok公司总经理赛斯特走到自己的座位前,看到对面是一位皮肤黝黑的“非中国人士”,还以为自己走错了。
赛斯特没走错,他要对接的企业是四川周兴和集团有限公司,对面坐的正是其国际部经理阿弗雷德。来自加纳的阿弗雷德已在四川工作7年了,不仅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成功帮助周兴和集团将“四川造”绿色建筑材料推向俄罗斯、埃及等20多个国家。
“来之前我还以为沟通会很困难,没想到四川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这么高,怪不得会有外国雇员。”赛斯特的公司生产智能门窗,正好可以与周兴和集团的建筑材料配套进行整体销售。
阿弗雷德则表示,周兴和公司刚刚全面升级了自身的核心技术,准备整合一批同等技术水平的建筑公司进行房屋整体打造,提高国际竞争力,Green Blok公司恰好符合。
双方一拍即合。阿弗雷德准备留下对方的电子邮件,赛斯特却说,“你有微信吗?扫个二维码。”阿弗雷德拿出手机,两人用的是一样的华为手机,双方相视一笑,加了好友。
一位加纳人,一位意大利人,手握在一起,就这样谈成了一笔四川生意。(张舒 记者 陈岩)
西门子“瞄”上成都新机场
去智慧机场赶飞机是什么体验?对智慧机场来说,远程值机、自助值机、自助托运行李都是“小事”。最便捷的是行李自动化传输系统。通过FRID(射频识别)技术,所有行李都有确定编码,可在轨道线上自动识别,自动确定该去哪个位置,行李传输不“堵车”,旅客下飞机后,取行李不用久等。
这很可能是未来成都新机场的模样。
“成都新机场建智慧机场,西门子可以提供你们想要的产品。”荷骏飞开门见山。4月6日,这位上任一年多的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交通集团总经理时隔7年后再次来川,第一站到访的就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建设指挥部。
荷骏飞带来了行李分解、捷运系统、智能楼宇等产品,随团成员中,还有物流自动化系统、轻轨事业部的高管。看得出,西门子有备而来。
而这并非西门子(中国)公司首次与成都新机场接洽。对其中几名高管,新机场总工程师伍丁已感觉“面熟”。事实上,自2016年5月成都新机场航站楼设计方案首次亮相后,就有不少国内外企业闻风而至,这其中包括西门子、霍尼韦尔、庞巴迪等知名外资企业。
在伍丁看来,这是情理之中。成都新机场投资700多亿元,是四川史上投资最大的单体项目,这么大一块蛋糕,魅力十足。而新机场打造“智慧机场”、建一流国际化机场的定位,对走在智能制造前列的企业而言,更有吸引力。
西门子等巨头的前来,无疑为四川打造“最聪明的机场”提供了优质选项。
不过,荷骏飞直言:“我们并不仅仅是提供产品。”他说,西门子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就设在成都,承担着研发和生产西门子核心自动化产品的任务。若成都新机场采用西门子的智能系统,相关产品则可在成都数字化工厂生产,两者相辅相成,进而辐射成都以外的其他机场。(记者 王眉灵)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