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关注中国高房价: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下跌

13.11.2013  13:30
  由中央制定大政策,地方制定具体细则是本轮调控一大亮点,然而,各地细则版本大相径庭。新华社发 赵乃育 作

  据《 参考消息》13日报道, 德报称,中国同迅速上涨的房价作斗争已经很久了。但其中令人不快的真相是:买得起房的中国人——尤其是在大城市——越来越少,而国家对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德国《世界报》网站11月11日以《中国房地产热背后令人不快的真相》为题报道称,因为目前房价太高,如果以可支配收入来衡量,北京的房价超过了英国和日本。

  今年9月,中国的房价同比上涨近9%,涨幅创3年来新高。而在大城市,涨幅几乎高出一倍。中国通过限购第二套房等措施来给市场降温的努力毫无成效。

  报道称,倘若中共中央在周二闭幕的全体会议上不推进涉及地方财政的根本性改革,那么房地产热暂时大概不会降温。

  原因是在不同层级的政府间存在利益之争。在首都,中央政府担心的是,如果很多中国人买不起房,社会可能出现动荡。因此最高层的目标是:房子必须是人们买得起的。

  但地方政府的看法不同。出让建筑用地是其重要的收入来源。“地方政府不希望房价下跌,”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说。

  问题最严重的是首都北京和金融中心上海。好的工作机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那里去。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现在北京面积70平方米的住房售价约为家庭平均年收入的20倍。

  尽管如此,购房者还是出手了。“房价虽然已经很高了,但还是不停在涨。如果我现在不出手,那我永远都买不起房了”,27岁的信息技术工程师鲁彪(音)说。

  路透社根据官方数据计算,今年前10个月,北京向投资者出让了1490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超过2012年全年。出让土地的收入几乎是2012年的两倍,这是6年来的最大涨幅。而市政府说,它已经采取了遏制地价上涨的措施,划出了额外的建筑用地。

  但这显然无法遏制价格上涨。今年5月,一家开发商以每平方米约1.9万元人民币的创纪录价格购买了建筑用地——4倍于2007年的价格。而根据中国房地产业通常的计算方法,这片地上新建住宅的价格将超过每平方米3.7万元人民币。

  据财政部统计,今年前9个月,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增长了50%,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房价不断上涨不是没法控制,但目前房价没有处在控制之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家曹建海说。

  但尚不清楚的是,中共中央是否敢于采取措施将地方政府的财政置于新的基础之上,从而实现突破。

   【相关新闻】

   德媒:高房价挫伤中国城镇化雄心

  德国《时代》周报网站5月7日刊文称,上一届中国政府已经开启了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国新任领导人就职后不久再次强调要坚持雄心勃勃的城镇化计划,并宣扬“中国梦”,其核心是富裕、爱国和创新。但随着房价快速上涨,两三年前没买房的人现在不得不担心自己再也买不起房。对一些中国人来说,城镇化正在演变成一场噩梦。

  文章说,从今年4月初开始,北京对转让住房所得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一手段本来是为了抑制房地产市场过热: 中国政府希望降低房屋交易的热度,但中国民众担心这笔税款很快就会被算到房屋售价里,因此再次恐慌性购房。

  虽然目前只有北京实施20%差额征税政策,但自年初以来,恐慌性购房不断推高房价。房价上涨幅度最大的是北京和广州。上海和深圳的房价涨幅也不小。从全国范围看,去年房价平均上涨9%。北京和上海等城市的房价如今已经高得离谱。在中国首都,每平方米房价约合3000欧元(1欧元约合8.1元人民币)至4000欧元,而北京的人均月收入不足800欧元。房屋租赁价格也大幅上涨。

  不合理的是,很多房屋空置。这些房屋的投资者自己根本不在其中居住。因为中国养房的费用很低,所以他们也无心出租。只要持续存在购房需求,房价上涨,投资者就会感到富有。中国的很多房产只是所有者的投机手段。

  文章称,这显然是中国政府不愿看到的。在“城镇化”口号下,中国政府希望在未来20年每年将1000万到2000万农村人口带入城市。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略高于50%——中国的经济学家认为,这一比例对经济发达国家而言过低。未来的城镇化比例应达到85%,这是农村人口能达到城镇人口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数十万新住宅楼将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