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封面人物】夏平:“一带一路”大视野下的办学新篇章
“教育”的要义是什么?作为一所有着77 年办学历史的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独立建制的纺织类高等学校,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不断对“教育”的内涵进行着拓展、深挖与创新,不拘泥于对人才进行个体雕刻这一高校功能的本义,更着力于教育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担当。无论是发挥纺织类专业优势,致力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还是力推国际化办学,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平台,以及把服务国家经济和纺织产业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无不显示了成都纺专在“一带一路”宏大政策背景之下的积极思辨。传承、交流、发展,三大关键词勾勒出成都纺专的全新行动轨迹,亦呈现了具有“一带一路”大视野的办学模式新思考。这一思考的成果已经显现,未来还将持续性地发挥效用。助力“一带一路”的同时,成都纺专在从未停止的探索步伐中也生成了发展壮大的内在源动力,不断揭开予人惊喜的办学新篇章。
传承:非遗大业中的情怀与责任
地处南方丝绸之路起点和北方丝绸之路丝绸产品重要产地成都,深受蜀锦、蜀绣等丰富丝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天然滋养,成都纺专正努力推进一件大事——开展中国纺织服装产业传统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教育、传承和推广。在成都纺专的校长夏平看来,此举意义非比寻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传承非遗本身,也是传承中华文化和文明。作为高等学校,我们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职责任务。作为高职高专,在大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产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们有责任传承中国传统非遗。传承中国传统非遗对于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纺织服装是中国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传承丝绸非遗,成都纺专以纺织、服装、印染、艺术类优势专业为依托,确立非遗传承项目。“服装学院开展了民间刺绣(蜀绣、彝绣、羌绣等)、西南民族服饰传承工作,艺术学院开展年画、蜀绣传承工作,纺织学院开展蜀锦传承工作,材料学院开展民间印染(扎染、蜡染)传承工作……”夏平表示,学校还建立起蜀锦蜀绣研究中心、明清家具博物馆、非遗翻译研究中心、西南纺织服装产业文化研究中心等服务机构,其中蜡染扎染工作室用于开展师生民间染整的工艺和方法学习研究,制作蜡染扎染工艺品。在民族服饰传习室,服装学院的老师们和毕业设计学生采用传统手工苗绣、羌绣等技艺精心制作、复原传统民族服饰。
为确保非遗工作开展,成都纺专积极创造条件,并开展非遗项目的科学研究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我们收购了即将失传从汉代留传下来的早期蜀锦织造的丁桥织机,并多方寻找到了仅有的一名能够操作丁桥织机的老工人。我们还组织专家和传人,在纺织学院老师们的参与下,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将从唐代留传下来的技术非常复杂的花楼织机进行了复原安装。”夏平告诉记者,“学校与非遗项目传人们建立起了有效的合作关系,聘请了蜀绣大师郝淑萍、蜀锦大师叶永洲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为学校非遗培训指导老师,聘请四川省级蜀绣大师袁伟为专职教学教研人员。”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除了“传”,还需要 “承”。而当下愿意潜心学习这些传统非遗项目的人少之又少,致使很多非遗手艺濒临失传。对于化解这一尴尬,成都纺专的举措不失为及时雨。据夏平介绍,成都纺专将非遗传承与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相融合。各学院努力将文化传承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蜀绣课、扎染蜡染课多年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公选课,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技艺文化兴趣,扩大非遗文化的受益群体。服装设计、艺术设计、纺织品艺术设计、现代纺织技术、染整等专业开设了蜀绣、扎染蜡染及民族服饰的专业选修课。指导毕业生将传统非遗手艺融入进毕业设计作品中,创新设计作品,从而培养具有熟悉和掌握传统非遗的高技能人才。学校创新人才计划还专门针对非遗项目设立了培养计划,初步培养了3 名蜀绣传人备选人。近三年来共有3000余名大学生接受了非遗的教育培养。
不仅如此,成都纺专还大力开展非遗项目的社会培训、传承和推广。各项目相关老师和专家积极参与地方和部门的培训工作。蜀绣中心参与郫县安靖镇政府和四川省、成都市妇联开展的蜀绣妇女的培训和指导,使中心成为成都市居家灵活就业学习示范基地、成都市生产网络蜀绣基地,郫县居家灵活就业绣坊,成都市妇联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蜀绣相关老师和专家还多次参与凉山州彝绣、绵阳北川县羌绣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各类竞赛的裁判和评审。艺术学院先后举办了两期蜀绣创新设计和一期四川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蜀绣设计素质提升培训。2015 年底,成都纺专正式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57 所高校承接非遗培训学校之一,2016 年承接了三期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
非遗作为古老手工艺的瑰宝,与近年来所提倡的匠人匠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2016年,“工匠精神”甚至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工匠精神”被视为一种超越了物质生产本身的精神追求。当前,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观念的更新,传统的生存型、物质型消费开始让位于发展型、服务型等新型消费,中国市场迎来的新一轮消费升级成为“工匠精神”逐步回归的契机。也因此,秉持匠心,承袭国土上古老炙热的纺织服装技艺,在赋予产品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同时寻求创新,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显示出成都纺专的前瞻思路。而从对于推动非遗大业的这份专注当中,也不难体味出成都纺专的深厚情怀。“非遗传承工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拓宽了学校的社会服务领域,使学校服务四川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针对性更强了。”
夏平告诉记者,未来校方还将继续加大非遗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引进非遗大师、传人,力争建设西部地区非遗专家的聚集地。
交流:国际化办学理念中的创新思维
对于我国纺织产业而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加速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可谓大势所趋。成都纺专以创新思维,践行国际化办学理念,搭建“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与对话渠道,亦是对于产业形势所作出的有力呼应。为推广传播中国丝绸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丰富“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内容,成都纺专围绕蜀锦蜀绣、蜡染扎染和传统书画艺术传统文化等,立项建设了《手工印染和数码印染》、《蜀锦蜀绣》、《手工编织》、《手工旗袍定制》、《手工皮具》、《中国书法和绘画》、《陶艺》、《篆刻》、《明清家具赏析》、《中国古建筑欣赏》、《情景汉语》等一批国际交流特色课程。选定课程组教师,优化教学内容,开展中英文双语教学,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开放。
成都纺专还先后对来自新加坡、老挝、印度、印尼、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共计200余名学生进行了特色课程的培训。课程成为印度尼西亚UGM 大学长期交换生项目的必学课程,也是学校招收的老挝留学生必学课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也先后赴印度、韩国、老挝、新加坡、印尼、泰国、马来西亚等国访问交流,讲学授课,开展联合科研。
除此之外,成都纺专还以创意思路,策划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据夏平介绍,“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中国传统技艺文化和非遗项目,依托学校相关专业、机构和工作室,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大学师生走进学校,以“开放、交流、共享”为主题,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艺术的交流活动,已分别于2015 年9 月和2016 年11 月举办过两届,开展的主题活动包括国内外师生参加的形式活泼的开幕式、国内外师生的艺术作品展、艺术教育论坛、校方提供的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工作坊(手工染、蜀绣、蜀锦、民族服饰、手工皮具、中国书画等项目)、国际时尚服装秀、参观访问成都传统文化景点等等。由此,“一带一路”国际文化艺术周也成为了成都纺专开展国际交流的特色名片,形成了“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机制。
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实践中的全新拓展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首先是服务产业和经济发展,为适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部及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向内地产业转移的形势,从2010年起,成都纺专以教育部“国家骨干院校建设”为契机,以“政府统筹、行业指导、园区协调、校企合作、校校联合”的指导思想,在大力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同时,推进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以服务产业园区为重点,积极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
随着近年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成都纺专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又走向了深入。“我们的服务走向了新的区域!”夏平告诉记者,学校先后与云南省保山市轻纺产业园、宜宾屏山纺织产业园、阿克苏轻纺城和宁夏工业学校、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了园区技术服务、规划建设、纺织服装专业建设和师资培养服务工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些全新的拓展领域体现了成都纺专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深刻而精准的解读:邻省云南作为中国连接“一带一路”南亚、东南亚的前沿地区,正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保山市作为国家级边贸口岸和中国西部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不仅能缩短企业从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运输棉花的距离,还使产品拥有着更为广阔的南亚市场,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有明显优势,保山轻纺园区正加快建设;新疆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独特区位优势,是向西开放重要窗口,正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合作,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棉花资源和政策优势使之成为纺织服装产业投资发展的新热点;宁夏的定位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是面向中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有明显的优势。
成都纺专地处西南,连接西北,有服务“一带一路”的区域优势。2015年,学校主动适应国家新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在中纺联的指导下,与中国纺织企业管理协会签署了“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服务园区建设”合作协议。学校相关专业人员、教授深入“一带一路”国内经济发展区,对接纺织服装发展区,开展校地、校企、校校合作,服务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和走出去战略。
国家首批骨干高职院校、四川省首批示范高职院校、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四川省生产性服务示范单位……不凡的口碑与种种荣誉的取得并非空穴来风,成都纺专以前瞻的视角、创新的精神和高昂的士气,始终大踏步行走在人才培养与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之路的前沿,不仅成为国家“一带一路”、产业转移大策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也为教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照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