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努力为数亿农民留住“健康守护人”

25.03.2015  11:35

(记者李萌 李怀岩 王研)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向社会公布了一份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文件,尝试解决乡村医生收入、养老等问题,以提高这个最基层医疗岗位的吸引力,更好满足中国数亿农村人口对医疗服务不断增长的需求。

        对于云南的乡村医生邓前堆来说,这是一个期盼多年的消息。他说:“乡村医生没办法像医院里正式医生一样退休养老,但农村工作却更加辛苦,愿意当乡村医生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一直盼着有个更好的政策”。

        中国的农村幅员辽阔,过去一直饱受疾病流行、缺医少药的痛苦。上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为了改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落后的面貌,开始挑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参加医疗培训。他们一边为村民提供简单的医疗护理,一边还要从事农业生产。

        今年51岁的邓前堆说,1983年他初中毕业,参加了乡卫生院培训回来就干村医了,那时候叫“赤脚医生”。刚开始就一边看病,一边自己干农活,“那时候待遇还可以,一月拿28块钱,比普通村民要好,但后来就不行了”。

        “我们这里就是两面山夹着一条沟,除了在山坡上种点苞谷,干不了别的。这些年很多乡村医生都离开了。”邓前堆说,去外面打工的越来越多,每个月至少也有两三千块钱,可到2009年,我做乡村医生每个月固定补助才154块钱。“也有人劝我出去打工,但这里农村的老百姓太需要医生了”。

        邓前堆的卫生室在云南省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这里是怒江大峡谷腹地,山高谷深,条件艰苦。邓前堆说,如果没有村卫生室,村民想看个病太困难了。最远的老娃达村小组,到乡卫生院要走四个半小时山路,得过一条河,翻两个山头。

        因为几个村小组分布在河两岸,邓前堆经常要溜索过河,给群众看病、送药。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成为中国最知名的乡村医生之一。现在,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名代表。乡村医生待遇政策改革,成为他呼吁最多的话题。

        在中国政府近日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对乡村医生有这样的评价:“乡村医生是最贴近亿万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云南省疾控中心主任陆林说,乡村医生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初,乡村医生承担着防疫、科普的任务;第二阶段,乡村医生承担着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有效解决了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

        而第三阶段则是改革开放后,尤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中,乡村医生承担计划生育、免疫接种、疾病筛查等任务,在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发挥着“网底”作用,是医疗体系运行的基础。

        2004年中国开始实施《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施行更加严格的规范、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随着中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乡村医生待遇也不断提高。

        邓前堆说,这两年待遇确实好多了,固定补贴增加到600元,加上看病、接种疫苗等方面的补助,一个月能拿到1200多元。可是由于历史政策问题,一旦离开乡村医生岗位,就什么都没有了。

        “身份待遇、养老政策仍然是关键。”邓前堆说,现在最大的困境是“老的不愿意离开、年轻的不愿意来”。

        陆林认为,中国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历史中,乡村医生是“不可取代”的一支力量,也是未来中国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关键环节。“现在城市大医院里人满为患,根源就是基层力量的薄弱。对中国来说,未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必然的选择”。

        根据《实施意见》,中国将在未来10年左右,建立起一支专业水平更高、待遇保障更好的乡村医生队伍。每一千名村民原则上将至少配备1名乡村医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数据,中国内地有超过6亿人口居住在乡村,对乡村医生需求巨大。

        中国政府将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多的免费培训、进修机会。乡村医生们每年将享受不少于2周的免费培训,每三到五年还可以到更高级的医疗机构免费进修。同时,养老政策、收入也得到进一步改善。

        未来,更多农村学生将获得在中级、高级职业学校学习医学的机会。按照计划,这些学生在完成3年的免费学习后,将回到乡村卫生室工作。此外,还将通过“签约服务”等方式,来尝试提高乡村医生的收入水平。

        对于邓前堆来说,除了待遇提高,还有一个值得高兴的事儿,就是他的儿子准备接他的班。邓前堆说:“我儿子今年29岁了,这想法是他自己主动提出来的。以前他在外面打工,现在乡村医生待遇也好了,他也想试一试。我就让他去怒江州的中专去学医,还有2年就毕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