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买家囤积大豆遭海外对冲基金伏击

28.04.2014  13:05
核心提示:近期,中国山东多家大豆进口商因无法从银行开立信用证而未能支付进口大豆的款项,违约至少50万吨大豆进口合同,成为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大豆合同违约事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境外对冲基金利用国内贸易商在进口大豆时必须采取的定价和贸易融资方式而进行的一场围绕大豆价格的“围剿战”。

  产业链被控制,失去定价权,酿规模最大违约事件

 

  中国买家囤积大豆遭海外对冲基金伏击

  黄佐贞

  近期,中国山东多家大豆进口商因无法从银行开立信用证而未能支付进口大豆的款项,违约至少50万吨大豆进口合同,成为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大豆合同违约事件。而在这背后隐藏着的,其实是境外对冲基金利用国内贸易商在进口大豆时必须采取的定价和贸易融资方式而进行的一场围绕大豆价格的“围剿战”。

  事实上,近几年来,中国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头号大豆购买国。同时,由于进口贸易的特殊定价方式,包括大豆现货商、贸易商、豆油压榨厂、饲料厂在内的整个大豆产业链的生死存亡都不得不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美豆合约价格的“脸色”,国内的豆粕、豆油价格更是紧跟美豆走势。

  据笔者走访多位市场人士了解到,此次大规模的大豆合同违约事件正是由于美国对冲基金自去年12月起谋划的一场多头逼仓事件,成功推高了国内贸易商的大豆进口成本,使整个大豆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都大为受创。

  “幸亏此次美国对冲基金的逼仓恰逢国内对大豆下游产品的需求处于下行趋势,不然国内的豆粕期货价格很可能出现两年前跟随美豆追高疯涨的形势。”在大豆违约事件曝光3天后,一位资深农产品分析师依然心有余悸地表示。

  对冲基金围剿中国买家

  根据花旗集团(CitiGroup)估计,大宗商品市场在2013年遭遇500亿美元资金流出后,今年以来流入被动式商品指数和上市交易基金(ETF)的投资规模约有58亿美元。

  而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数据,对大宗商品的资金流入已导致基金在美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多头仓位全线增加。这似乎预示着全球投资者又把未来经济信心转移到了已经沉寂多年的商品市场。

  “我们注意到自去年12月起,CBOT美豆主力期货合约的持仓量从每日八九万手一度增持到最高每日21万手,较往年同期大幅增长90%,应该说是有一些投机资金进入市场。”上海神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经理高艳滨表示。

  而在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罗枝峰看来,这一部分投机资金即为美国对冲基金利用大豆的贸易进口定价方式以及国内贸易商通过大豆进行融资所导致的额外虚高需求实现的一场“价格围剿战”。

  “在目前进口美豆的贸易定价模式下,如果要完成定价,必须去CBOT购买大豆期货合约。通过期货合约价格加上升贴水价格形成最终的进口价格,这种行为也称为点价。”罗枝峰表示,按美国如今4100万吨/年的出口量计算,美国大豆出口贸易点价对应的CBOT大豆2013年11月、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期货合约中,平均每个合约都会有1000多万吨的天然多头头寸,这为基金逼仓提供了便利。

  此外,海关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大豆进口量为6340万吨。进入今年一季度,这个现象变本加厉。根据数据,一季度中国大豆进口量达1535万吨,较去年同期猛增了33%。

  罗枝峰表示:“这近30%的大规模增长进口量基本将美国库存买空了,但是市场普遍预期南美播种面积的增加将带来巨大产量,因此对市场持看空观点,买货后都推迟点价。”

  “对冲基金于是利用美国国内库存低的现实基础,将期货价格在中国春节期间开始推高200美分到目前的1500美分附近,这一价格在最近5~6年都属于高价区,更别说在今年南美创纪录丰收的基本面背景下。如果这时中国买家要点价,则意味着在高位买期货,造成大豆和豆粕进口单价居高不下。如果在点价后买家要进行套期保值,其空单也依然将蒙受巨大损失。”罗枝峰说。

  豆融资引爆产业链虚拟需求

  在承担了由美国对冲基金逼仓所引发的高价大豆进口成本后,中国进口商还不得不面临下游产品需求放缓所导致的国内豆粕、豆油价格疲软。从目前的豆粕市场价格来看,全国大部分油厂均大幅下调豆粕价格,局部地区跌破3500元/吨。与此同时,国内食用油市场也不容乐观。3月底,金龙鱼、中粮福临门、鲁花花生油和菜籽油接连降价,降幅均在10%左右。

  上海中期农产品分析师朱罡指出,通常中国豆油压榨厂会在进口美国大豆后,将大豆压榨成豆粕、豆油之后再卖给下游饲料厂。但是由于一方面大豆进口成本加高,另一方面国内豆粕、豆油价格疲软,因此,压榨厂将面临每吨近500元的亏损,于是部分大豆买家只能选择违约。

  据悉,国内数家油脂企业涉嫌违约,已经违约和即将违约的大豆总量将达到200万吨。而事实上,受禽流感及国内对蛋白需求的减少等因素影响,作为生猪、禽类以及水产养殖的主要饲料之一,国内市场对豆粕的需求增速正在逐渐放缓,这也导致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榨厂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

  “一季度大豆进口量的增长,并不反映国内真实的供需关系,而是进口商此前利用人民币升值和利率获得了融资空间所营造的虚拟需求。”朱罡表示,通常情况下,在获得银行(开证行)出具的保函即信用证之后,银行会依据买方要求和指示保证在某一时间内付给卖方一笔款项。卖方得到这笔钱的条件是向银行(议付行)提交信用证中规定的单据。“但是,信用证通常有时限。比如,我进口大豆用2个月,大豆到港后,我可以及时卖出或者生产豆油、豆粕,这样也许三个月内我就能有资金还款。但信用证的时限还没到,我等于多出一些持有这笔资金的时间。”朱罡说。因此,虽然美国今年的种植面积扩大、库存充足,但却仍然被中国买家大量订购、进口,为对冲基金的入场逼仓“推波助澜”。

  “疯狂的豆粕”难现

  美国对冲基金的持续逼仓、国内压榨企业停工以消耗库存和美国六七月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大豆种植等,是否会让国内豆粕的期货价格受到影响?是否会像两年前那样,在7个月内豆粕价格猛涨36.9%,从而造成风险隐患?

  对此,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豆粕疯狂”情景难再现。

  “虽然从2012年开始我们就一直在逢低做多豆粕,但从基本面来说,长期而言对豆类产品的期货价格将会利空。”上海玺鸣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赵袭认为,目前影响国内豆粕期货价格主要有三个因素:其一,猪肉价格走低致使生猪存栏量降低,从而减少了国内豆粕作为养殖饲料的需求;其二,中国买家发生违约、“洗船”事件后,对于美豆的进口量将会减少,加上南美种植大豆上市后,美国库存将会有所增加;其三,CBOT的大豆期货合约存在远期合约的贴水现象,即近期合约的价格要远远高于远期合约,这说明市场预期偏于利空。

  高艳斌认为,目前国内生猪存栏量仅为4.36亿头,比起往年的5.1亿头可谓大幅减少。同时,生猪对于饲料的价格也降到了很低的水平,导致今年对豆粕的需求要比往年低。而另一方面,目前豆油、豆粕的库存量却显得非常乐观,这势必导致在一季度以后国内对于进口大豆的需求将会放缓。

  数据显示,截至4月6日,国内沿海主要地区油厂豆粕总库存量79.65万吨,当周同比增加2.66%;截至4月11日,豆油商业库存总量99.05万吨,当周同比增加2.52%。

  朱罡同样表示,今年继续做多美豆的炒作因素并不明显。“我们之前做多美豆无非是因为去年产量比较紧张。但其实南美地区依然有充足的豆子,中国需求降低之后,将会使南美库存增加,从而与美豆价格形成竞争关系。”朱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