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验很出彩! 2个“土改”国家级试点县成绩单出炉 | 解读一号文件①

17.02.2017  15:38

四川郫县、广东南海、浙江德清是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三驾马车。

——2016年,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土地副总督察张德霖到郫县调研时说。


郫县的实践盘活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快速缩小了城乡差距,完成了靠常规发展可能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发生的变迁。

——2014年6月11日,时任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的王世元到郫县调研,高度肯定郫县农村产权流转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用近4.5%的篇幅,部署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同时,还要求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随即,2月1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公布。这是2004年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连续第14年以省委1号文件形式部署“三农”工作。


  这份2017年四川省委1号文件,提出多项探索、试点,包括探索发展稳定农户承包权、经营权股份化的家庭联产承包股权制,探索农村集体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


  四川的郫县(现已改名“郫都区”)、泸县两县早在2015年2月就被纳入国家级试点县,郫县试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泸县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如今,试点成绩单如何?为啥郫县、泸县能入选国家级试点县?且看四川发布客户端记者的独家报道。

 


战旗现代田园新村


试点县为啥四川占2个席位?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之一 

四川有着勇于开拓、革新奋进的传统


  2015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授权北京市大兴区等33个试点县(市、区)行政区域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的决定》,成都市郫县和泸州市泸县分别获准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这是根据党的“十八大”工作部署,展开三项试点,一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二是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三是征地制度改革试点。


  值得关注的是,33个试点县市区中,占有两个席位的在全国只有两个省,其中之一就是四川。那么,四川为何能拥有2个试点县?


  “蜀人多壮志,敢为天下先。1977年,广汉金鱼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1980年,广汉向阳公社第一个摘掉人民公社牌子;2007年,成都率先启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之一,四川有着勇于开拓、革新奋进的传统。”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说。


  具体来看,早在2005年5月,郫县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走通了一条城市与农村生产要素相互打通的道路,为后来普遍推行、造福农村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提供了蓝本。2008年,郫县运用城乡统筹特殊政策,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探索出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和“耕保金”的做法,为中央层面设置“增值收益调节金制度”的改革设计提供了有益启示。截至2015年2月,该县共流转集体建设用地13宗249亩,成交额1.38亿元,为随后开展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而作为西部经济百强县的泸县,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区域内,城镇化基础扎实,为农村人口转移和就近城镇化提供了一定基础;当时,有意愿退出宅基地的农户有9.73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35%;同时,交通和区位优势明显,改革基础较好。


 

入驻郫县的“多利农庄”成都基地项目


 

驻郫县的“多利农庄”成都基地项目


 

入驻郫县的“多利农庄”成都基地项目


两县试点成绩单出炉!

四川试点工作力争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在试点机遇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等多重利好之下,两县的试点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郫县试点成绩单

六项具体举措揭秘!

力求提供“可复制、易推广、利修法”四川样本和郫县经验


  在四川,郫县可谓是明星县,先有获准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后有撤县设区获批。“2015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评比中列第63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列第17位。连续20年进入“四川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评价十强县”行列。该县以“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农民主体、制度保障,着眼长远、创新求进”作为试点工作思路,以“追求长期收入,不搞一卖了之;扩大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聚集先进要素,促进农村发展”作为目标方向,力求为全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可复制、易推广、利修法”的四川样本和郫县经验,试点工作力争位列全国第一梯队。目前,郫县形成了六项具体举措:


NO1确定资源基数

  按照“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三大原则,分近期和远期摸清资源家底。


NO2加强规划管控

  编制了《郫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探索“双层规划”体系,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NO3健全制度体系

  从基础工作、入市制度到配套机制三方面,制定了23个制度办法。通过“制度—实践—制度”的反复验证,各项制度基本成熟,形成了完备的规则体系。


NO4推进地块入市

  加强入市地块的项目规划、策划、储备和招引洽谈,积极推进宗地入市,完成了29个入市项目,出让总面积349.88亩,土地入市总价款20982.51万元,收取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3982.95万元。目前,郫县正在安德镇安龙村探索城中村整治入市试点,实践自建入市方式;在唐昌镇战旗村探索作价入股入市方式,以健全入市样本,验证配套制度。


NO5开展抵押担保

  出台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意见和抵押登记办法,对金融机构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抵押贷款给予专项奖励和信贷激励,并纳入县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基金保障范围,由市县两级风险基金对于收购处置的净损失按4∶6的比例分担,为金融机构和投资人解除后顾之忧,战旗村第一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已获抵押融资500万元。


NO6完善分配机制

  外部收益分配方面,按照“分区位、有级差”的思路,根据入市土地所在区域的基准地价、规划用途以及入市方式的不同,分别收取出让价款的13%-40%作为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入市后再进行转让、出租的,以土地收入的3%缴纳增值收益调节金;内部收益分配方面,以“二八开”作为村民与集体之间的收益分配指导原则,将不低于入市收益的80%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积金和公益金,规定不得投资股市、民间借贷等高风险业务,剩下部分用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


 

龙桥文化生态园新农村综合体(泸县)


 

与易地扶贫相结合,政府兜底建设安置房安置特殊困难群体(泸县)


 

龙桥文化生态园建设让当地农民成了产业工人(泸县)


 

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泸县)


泸县试点成绩单

在宅基地依法取得、有偿退出、有偿使用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


与此同时,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成效亦正在形成。该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宅基地依法取得、有偿退出、有偿使用和创新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


NO1摸清资源家底

  截至2016年5月底,全县宅基地使用权登记已发26.2万宗,发证率达95%。


NO2制定配套政策

  制定了依法取得、有偿使用、有偿退出、规范管理、补偿安置、民主管理、农房抵押、资金管理、收益分配、复垦质量监管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意见,初步形成了“法定无偿、节约有奖、超占有偿、退出补偿”的使用制度和“规划引领、总量管控、有偿调剂、村民自治”的管理制度。


NO3推进有偿退出

  建立了不同区域、不同类别的农村宅基地退出保障机制,捆绑项目、综合实施,在玉蟾、天兴等四个先行试点镇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旅游、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异地扶贫、新型社区建设、生态搬迁”五条路径。


NO4探索有偿使用

  建立村、小组两级议事会,由议事会讨论决定宅基地分配、退出补偿、有偿使用、收益分配等相关事务;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以村民自治方式确定有偿使用费的收取范围和标准,并由村民议事会开展面积核实、费用收缴等工作。天兴镇田坝村已完成有偿使用面积的核实和公示,收取第一批有偿使用费3690元。


NO5完善抵押权能

  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由中国农业银行泸县支行等三家金融机构试点先行。截至目前,已发放了19笔贷款。


NO6规范宅基地管理

  对宅基地实行总规模控制,以人定面积,层层核定总量;宅基地审批管理重心下移到镇(街道),将国土所与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合并,实现用地与建房的融合管理;整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中心信息平台,开发建设全县宅基地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宅基地信息化管理。


成绩背后有很拼的故事!

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实行台账式管理建立试点工作日志


  四川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始终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重农强农的调子不改变,支持“三农”发展的力度不减弱。


  2016年10月27日,四川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四川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曲木史哈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土资源部进一步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任务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送审稿)》和《泸县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实施方案》。会上,省委常委、省委农工委主任曲木史哈强调,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正确把握统筹协调推进三项试点的总体要求,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的土地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协调推进三项试点任务。


  一年多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全力做好改革试点统筹,强化工作对接,对试点任务实行台账式管理,并建立了试点工作日志。该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带队赴试点县督促指导改革工作,集中研究解决复杂疑难问题,派出干部到试点县蹲点、挂职,全程参与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出台了《泸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使用宅基地退出结余指标土地征收审查报批办法》等配套文件;成都、泸州市委、市政府及国土资源局加强工作衔接,做好综合保障,及时跟踪改革进展;郫县和泸县强化组织领导,注重高位推动和整体联动,探索出“部门协同、分工合作,全域推进、项目先行,月度控制、日程管理”的推进模式,两县的改革试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郫县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前开展城乡统筹综合实验的经验,站在更高的起点去筹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入市之路。将改革试点的任务,明确为解决几个核心问题:一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从哪里来,二是入市以后怎么用,三是入市的主体怎么定,四是入市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五是收益分配和监管怎么办。”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杨冬生总结道。


四川正撸起袖子加油试点!

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加快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本轮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依据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把握好“四个以”,即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为方向,以夯实农村集体土地权能为基础,以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为关键,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为目的。


  改革的主要目标为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为科学立法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支撑。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的探索形成,四川一直在行动。针对下一步工作打算,四川也有谋划。


深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


  一是完善入市途径,拓宽入市方式,积极探索城中村整治后入市、租赁、作价入股等多种入市途径和方式,确保试点“样本齐、品种全、亮点多”。


  二是以“试制度、试规则”为核心目标,通过持续的实践检验、制度修订和专项评估,健全完备可行的入市制度体系,增强制度规则的普适性和科学性。


  三是逐一分析已入市地块,研究解决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在更大范围开展改革实践,快速扫清土地入市的各类障碍。


  四是统筹整合部门力量,加强入市地块的项目规划、策划和储备,加快项目招引洽谈,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项目尽快建成,显化改革成效。


加快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一是结合不动产统一登记、城乡地籍信息整合、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户籍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等要求和任务,统筹推进改革试点。


  二是加快推进项目实施,完成已启动的农村宅基地退出复垦项目。努力探索形成适合丘区农村宅基地管理和使用新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增强改革动力。

  三是加强宅基地规范化管理,在开展风险评估基础上,扩大宅基地有偿使用范围。


  四是跟踪评估宅基地管理和使用制度的实施效果,进一步完善宅基地管理村民自治机制,强化基层执法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