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三实”在身边]杨方清:改革创新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01.07.2015  20:40

  广汉建设的秸秆加工点

   坚强堡垒 时代先锋 “三严三实”在身边

   广汉优秀领导干部杨方清:改革创新带领百姓走上致富路

  “对于秸秆的处理,广汉以‘肥料化、燃料化’为主导,‘食用菌、饲料化’作为补充,已经初步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的链条。”作为广汉市委副书记的杨方清,是一位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优秀领导干部,在德阳,甚至在全省,让广汉首先走出了一条有效处理秸秆的新路子。他围绕广汉市委提出的“德阳第一、四川十强、全国有名”的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农村经济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创新:初步建立秸秆综合利用链条

  广汉与成都相隔很近,每年五月,如果成都一旦发生雾霾,大多数人想到的便是广汉又在烧秸秆了,这也是让广汉十分头疼的事情。2013年,广汉全市动员开始实施秸秆禁烧。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收回来的秸秆怎么处理却成了问题。“在综合利用方面没有做好。”杨方清说。

  为了建立起秸秆的综合利用链条,杨方清专门下乡召集五个片区18个乡镇听取意见,不断完成措施。同时,还专门对江苏启东秸秆处理办法进行了研究。“我们学习了启东的处理秸秆的经济手段,然后根据广汉的情况,采取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2014年的基础上,今年,广汉通过完善分散分布式秸秆收储体系,强化疏堵结合、奖惩挂钩的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巡查常态工作模式,努力实现秸秆禁烧率、综合利用率两个100%的工作目标。

  “目前广汉已初步建立起秸秆肥料化和燃料化为主,饲料化和基料化为辅的‘四化’秸秆综合利用体系,今年目标剑指综合利用率达到100%。”杨方清说,只要能把秸秆回收,就有办法处理,而今年初步估计广汉能回收5万吨的秸秆。

  据了解,截至目前,广汉共引导村社农户成立开展秸秆捡拾打捆和中转运输业务的综合利用专合社17家,秸秆收集加工企业按照每吨280元的价格收购秸秆,市财政再给予专合社每吨80元的补贴,并给予农户转运车辆保险补贴和最高每吨30元的运距补贴。

  同时,通过在用地、建设、加工等多个环节给予优惠政策和适当补贴的方式,加大对秸秆加工企业的扶持。截至目前培育秸秆收集加工企业3家,年收储量2万吨以上,加工能力5万吨以上,收集半径覆盖全市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

  此外,结合高污染燃料禁烧区的划定,大力鼓励本市用热企业改造锅炉,使用秸秆制成的生物质燃料,同时将秸秆作为纸板加工原材料和食用菌种植基料销往外地,逐步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自销+外销”两条成熟的销售通道。两年来,广汉连续实现大小春秸秆禁烧率100%、综合利用率100%的工作目标。

  杨方清了解工程进度情况

   改革:村民不仅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享受二次分红

  “现在我们村的耕地实现了整村流转,全部交由村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由5户专业农业种植大户承包。村民在获取土地流转租金收益的同时,还能享受二次分红。”村党支部书记林兴伦告诉记者,华严村2050.1亩土地对外统一流转给了5个大户,租金按400公斤黄谷的市价执行,确保了农户的收益,大家对土地流转带来的成效十分满意。据了解,广汉市和兴镇华严村是全省首个实现土地整村流转的村。

  不过,之前的华严村是这样的。据悉,华严村共有3700亩土地,其中耕地2534亩。村主任文代珍说,村里每年外出务工的青壮年有700人左右,空置出不少的耕地。如果在家种田,每亩田只能产稻谷1200斤、小麦700斤,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一亩田一年也才2000多元的收入,刨除掉种子、化肥和劳动力投入,一亩田1500元的收入就算不错了。而外出打工的每人每天的工资在160元以上。

  正因为如此,不少村民因此将田地荒置,致使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而通过土地流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土地流转是把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分离,农民始终享有土地的承包权,只是把土地经营权转让给承包人。”杨方清说,为了更好对各方权益的保障、监管土地用途,还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服务网络平台,用以把握当前土地流转状况。

  土地流转让农户获得了租金收益。对于承包土地经营权的人来说,只要拿到职业农民证书以及土地经营权证书就能获得无抵押担保的30万贷款,此外,还能获得政府的相应补贴。

  “种100亩,一年纯收入就是3到5万,500亩就是10多万收入。”杨方清说,承包人在获益的同时,还鼓励他们从收益中拿出10%—20%返还给农户,这就是二次分红,让两方都受益。

  截止2014年底,广汉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近10万亩,参与流转的农户3.16万户,多数地区采取“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农民亩均增收905元。“今年土地流转力争达到15万亩。”杨方清说。

   增收: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产村相融

  单纯的依靠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无法增收农民收入,必须要走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的道路,实现产村相融,最终增加农民收入,而广汉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找到一个能干人和一个好的产业。”杨方清说,目前广汉高坪镇龙潭村、兴隆镇东禅寺村以及三水镇友谊村便形成了各自的发展特色。

  据了解,龙潭村有花卉和药材基地,有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有稻鱼共生的生态鱼塘,有地下污水管网和化粪池,特别是独具特色的农家小院,装饰得很漂亮,吸引了很多外面的客人过来休闲度假。作为龙潭村里的“龙潭湾稻渔共生科技示范区”负责人介绍,示范区准备扩大生态观光农业面积,再打造10多个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把龙潭湾打造成集观光、文化教育、科普、养老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体,让龙潭湾的农村城市化、农民工人化,家家幸福小康。

  东禅寺村“水韵东禅”新村建成后,借力“土地整理”项目和蔬菜产业集配中心,号召农民“带地入社”,合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切实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向外输出劳动力,实现农民二次就业。去年,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东禅寺村党支部书记李兴福说,东禅寺村结合土地增减双挂钩项目,撤院并院进行土地复垦回耕,在抓好第一产业的同时,将用好本村现有的东禅寺庙、村集镇、什邡城乡接合部地域等优势让东禅寺村走向乡村产业文化旅游之路。

  三水镇友谊村率先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在对村组集体资产资源清理基础上,将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所拥有的房屋、农业资产、其他生产性固定资产等经营性资产以及鱼塘水面等资源性资产全部折股量化到人,组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由合作社对资产进行经营管理,收益按照股份进行分配。

  这三个村正是广汉产村相融的三个样本。(记者 周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