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两场”促“两效” 水电七局从风电谋新机遇
中新四川网1月5日电 (刘彦君)“我们是三峡新能源公司2015年所有开工项目里,干的最快的,并获得了业主、监理和当地政府的贺信”。回想施工过程,43岁的常务副经理姜云富感慨颇多。3年前,云南梅家山风电场成为水电七局首个“天府杯金奖”风电项目,此后,七局风电人走南闯北,足迹踏遍15个省,参建项目43个,安装风机1072台,装机容量1967兆瓦。
据悉,此次云南弥勒吉丹山和茨柯山风电场,由三峡新能源公司开发建设,水电七局四分局承建道路、风机基础、风机及塔筒吊装工程。2个风电场,安装风机48台,装机容量96兆瓦,1套人马,职工25名,劳动生产率187万元/(人•年)。
而吉丹山和茨柯山风电场,系云南省红河州政府实施的重大项目。该项目位于弥勒市五山乡和巡检司镇,48台2兆瓦的风机分布在海拔高程1951米至2075米的山脊上,从山下到山顶最远的风机,山路竟然长达29.27公里。
据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喀斯特地貌、持续不断的暴雨以及如何将重达350吨的风机设备运输进风电场都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通往风机位的道路弯道多,路窄、坡陡,回峰路也时常出现。坐在上山的车上,一边是山谷深渊,另一边则是滑坡或滚石,四驱的皮卡车上去一趟需要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而茨柯山风电场单个风机基础浇筑混凝土达406多方,所需混凝土均由混凝土运输车由山下运送至山顶。
“在坡陡、弯急、路窄的道路上,每转一个弯都是考验;机舱太重,卡车爬不动,需要通过拖车和推车前拉后推。”姜云富带着他的团队没有被这些困难吓退,暴雨袭来他当即安排16名职工,守在道路的每个弯道上,确保装载车的指引,安装防滑链,保证车辆的安全和养路。
“干风电比干水电辛苦。”已经干过6个风电的安全总监张雨告诉我们,“风电施工条件艰苦,工作量也很大,职工们白天在外忙施工,晚上回项目部还要忙资料。碰上雨季耽误工期必须赶工,更是没日没夜,但为了干好这个风电项目,大家毫无怨言。”
“项目协调的成败关乎项目实施的进度和质量。”据姜云富介绍,吉丹山风电场,7月27日开始风机基础主体浇筑,9月25日全部浇筑完成,共计60天;茨柯山风电场,8月23日开始风机基础主体浇筑,10月21日全部浇筑完成,共计60天,2个风电场实现单月最高完成风机基础主体混凝土浇筑30台。
与其他风电项目不同的是,弥勒地处彝族聚居地,因此,为了尊重当地的民风民俗,项目部小到一个烟头,一瓶矿泉水瓶,都不允许扔在施工现场。如今,连夜鏖战的不眠,辗转奔波的劳累,都已化作一台台白色的风机,耸立在连绵的山脊间,构成弥勒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水电七局已参建风电项目53个,安装风机1648台,装机容量2726兆瓦,风电已养活四分局25%的职工,实现了45%的产值。四分局知道只有立足每一个项目,抓“两场”促“两效”才能谋求新的机遇。虽然我国风电行业结构调整、产能优化尚需时日,但目前水电七局风电市场开发网络已基本覆盖中国各省区,在风电行业已占有一席之地。
据悉,风电和火电、水电比较起来,前期投资大约是火电和水电的1.5倍,但是,风力发电场不会产生废气、废渣等排放物,几乎可以达到零排放,即便是风机用的润滑油,也可以回收再利用,可持续利用优势更加明显。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要达到15%,也就是说,“十三五”时期,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实现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转变,应该是做好“十三五”规划以及行业管理的主基调。“十三五”期间,光伏装机容量将每年新增2000万千瓦,在2020年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千瓦;而风电的装机也不会低于“十二五”的装机规模,以保证每年的稳定增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