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新丝路寻找21世纪的张骞和马可·波罗
“骑上装了发动机的骆驼”
——沿新丝路寻找21世纪的张骞和马可·波罗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 张崇防 桂涛 王艳明 郭沛然)在古丝绸之路重镇敦煌附近的沙漠,阳光仍如两千年前那样炽热。一支驼队悠然前行。
骆驼所负的,已非当年沿丝路西来的琉璃、蕃锦,以及东去的丝绸、瓷器,而是戴墨镜、涂防晒霜的各国游客。
“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驼队的艰辛,还有商人们对货物能卖个好价钱的期待。”从北京慕名而来重走丝路的郭莹搂着驼峰,上下颠簸。
如今,这条闻名世界的古道正在复兴,重新热闹熙攘,西方人和东方人又一次络绎不绝。这里曾经走过了张骞、甘英、班超、玄奘、马可·波罗、鸠摩罗什、伊本·白图泰……欧亚文明的交汇带来了和平与繁荣。
现在的丝路上,除了驼队,更多的是各种车辆。在曾经的丝路交通要冲嘉峪关,满载建材的长安货车、三菱卡车在兰新高铁新建车站工地上穿梭。
“开通后,人们将能乘坐时速至少200公里的高铁畅游丝路。”兰州铁路局党委副书记李光泽说。当年,驼队的行进时速约在数公里。
记者是从古丝路的起点西安——即古代的长安——出发的,在这里见到了陕西省省长娄勤俭。
他已年近花甲,略带风霜的脸上洋溢着激情和韧性。去年履新之后,娄勤俭就沿着张骞的足迹“出访西域”,来到哈萨克斯坦——昔日的突厥汗国。
他不仅推动开通西安和阿拉木图之间的直航,还力倡建立友好省州关系,促进双方开展能源合作和人员培训。未来,陕西每年将为中亚培养1000名左右的留学生。
“马背驼铃是美好的历史回忆,但今天我们更需要飞机与火车。”娄勤俭说。
这位省长的言行恰是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访问中亚四国时发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的积极响应。
中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亚欧40多个国家和地区,辐射人口约30亿。它将推动沿线国家在商贸、文化、科技、能源等领域进一步交流合作。
记者出秦岭,继续西行,来到甘肃天水境内的丝路古迹麦积山石窟,这里的7000多座塑像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交融。为了保护好文物、迎接即将到来的大量游客和朝圣者,管理者们正在与燕子、松鼠等小动物“作战”,清理它们的粪便在石窟上留下的污点,对石壁上的燕窝进行“强拆”。
在新疆,旅游者和商人正在回来。霍尔果斯口岸新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为5.28平方公里的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店铺营业场面兴隆。从哈萨克斯坦来的商人甚至可以直接“跨境”提货。
在新疆的阿拉山口口岸,通关也同样便捷。“为了配合多条经过这里的国际货运班列,我们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采用无纸化报关,通关时间较以往缩短三分之一。”阿拉山口海关监管科的李农告诉记者。
出关后不久,记者来到哈萨克斯坦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这曾是古丝绸之路出中国边境后的首个集散地和中转地。49岁的黄洁在这里经营一家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的店铺,批发厨具等中国日用品,日营业额达30万元人民币。
20多年前,黄洁第一次来到阿拉木图时,还是一名滑冰运动员。她嫁给了一个哈萨克斯坦人。
“来自中国的产品很受当地人欢迎。”黄洁说。她到中国进货使用的不是骆驼,而是先利用国际货运班列的集装箱,然后再用自家的一辆丰田汽车。
继续西行,记者来到乌兹别克斯坦。在这片古丝路穿越的主要区域,当年不仅有名噪一时的粟特商人,更有闻名于世的花剌子模帝国和帖木儿帝国。
52岁的奥林出生在古丝路通过的费尔干纳盆地。中国汉唐皇帝喜欢的“天马”就出自他的家乡。奥林能一口气说出不少古丝路的历史名城——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浩罕和锡瓦,还能讲乌兹别克语、哈萨克语、汉语、英语、法语等十种语言,但最让他在当地扬名的还是“武林高手”和“书法名家”两个头衔。
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的孔子学院,奥林为记者表演了一套陈氏太极拳和通背拳。他曾四次到中国拜名师学武艺,但在孔子学院主要学习中国书法。“我现在领悟到,中国功夫和书法其实是相通的。”
奥林笑道:“我的功夫只能用来强身健体,我已成不了古丝绸之路上的侠客。”
记者又来到伊斯坦布尔——当年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这里遍布着古老的清真寺。在位于市区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大巴扎集市,堆放着来自中国义乌的商品。
土耳其-中国工商总会主席雅乌兹·欧乃正计划借丝路复兴,把更多生意做到中国,他更远大的梦想是做21世纪的马可·波罗。
在张骞出使西域1000多年后,意大利的17岁少年马可·波罗,随经商的父亲和叔叔经中东来到中国,在这里游历了17年。他口述完成的《马可·波罗游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强烈向往,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我的目标就是学做那名威尼斯商人。”欧乃大学毕业后放弃去英美留学,去上海复旦大学读了研究生。
如今,他的生意是帮土耳其人去中国做贸易和介绍中国商人来土耳其投资。
“复兴丝绸之路不能靠传统的驼队,要靠安装了发动机的骆驼。”欧乃也寄望于高铁。
“我们不仅仅是希望,而且已经真正行动起来。”土耳其外交部副次长恩洪介绍说,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海底隧道,连接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的高铁,以及横贯东西的新铁路计划,都可看作丝路经济带的组成。“高铁不仅要打通中亚,还要连通英国。”
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宫小生见证了中国铁建总承包建设的安卡拉至伊斯坦布尔高速铁路二期主体工程完工。“这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在国外建成的中国高铁项目,标志着新丝绸之路建设已具有很好的基础。”
另一路记者坐高铁去到了中国南方,在广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马可·波罗也有着“粉丝”。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曾将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广州与东南亚、中东,甚至是非洲相连,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流向全球。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和其他人士通过此航路前来逐梦中国。
据广州阿拉伯商会提供的数据,去年在广州常驻的阿拉伯人就超过两万,来自叙利亚、也门等20多个国家。他们在广州开设的公司、办事处、餐馆超过1000家。
也门人阿里在广州经营一家清真餐厅。他给自己的餐厅起名“沙巴”——也门历史上一个强盛王朝的名字。正是在沙巴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
2001年,阿里因一次商务旅行来到广州——他不再像先人那样冒风险坐木质帆船,而是乘波音客机。和当年的马克·波罗一样,阿里对中国着迷。他说:“遇到的每个中国人都会帮助我。”
沙巴餐厅既有中国家常菜清炒西兰花,也有地道的也门风味锡纸羊肉饭,甚至还为广州的东南亚、非洲人提供家乡的特色菜肴。
现在,阿里已经在浙江义乌开设了第二家沙巴餐厅,他梦想着能尽早拿到一张“中国绿卡”。
在西部的陆路,记者来到土耳其的伊兹密尔古城——中国天津市的友好城市。地中海熠熠生辉,再往西就是意大利了。古代丝绸之路在亚欧地区有多个阶段性的终点,而大秦(古罗马)则是最远的终点。而这又是《马可·波罗游记》的起点。一缕丝绸连接古今。
两千年前,在古罗马,一些官员曾这样担忧中国丝绸的魔力——“几乎跟脱光衣服一样”,“外人对一个女人身体的了解,就像她的丈夫一样多”。
丝绸和丝路的魔力延续千年,并在今天的工业文明和信息时代点燃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