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八尺门海堤退役 海域重塑“碧海银滩”

19.04.2014  18:55

八尺门海堤纪念碑。朱少文摄

成为旅游景点之一的八尺门古渡公园。朱少文摄

中新网漳州4月19日电 题:福建东山八尺门海堤退役 海域重塑“碧海银滩

作者 张羽 朱少文

服役逾50年的福建东山八尺门海堤将退出历史舞台。

记者采访中获悉,东山县已正式启动八尺门海堤贯通工程,连接东山岛与大陆的八尺门海堤及飞架于海堤之上的向东渠将被全部拆除。

位于闽南的东山岛,是大陆距离台湾南部最近的县份。而八尺门是东山通往对岸云霄县的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要隘。上世纪50年代,著名的“东山保卫战”就是发生于此。

1954年以前,东山到云霄就靠八尺门老渡口的船舶,人力摆渡。”渡口所在的后林村老村长林静雄回忆说,渡运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工农业生产日益发展的需要。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建桥施工难度大。于是1960年,福建省政府决定建造八尺门海堤,连接东山和云霄。

1961年6月,全长620米的海堤建成,东山由全岛变为半岛。海堤上同时修建一条两车道的公路,至此汽车可以直接开上东山岛。70年代,海堤上又筑57座向东渠渡槽墩,淡水由此引入东山。

当时是举全县之力来建(海堤),可以说没有海堤,就没有东山的今天。”对于海堤和向东渠,林静雄等老东山人有着很深的感情。记者看到,在每一根渡槽墩上都刻有东山村庄的名字,以此纪念那些参与建设的人。

80年代末,“靠海吃海”的东山人在八尺门海域办起水产养殖,陆续出现了“万元户”。同时,向东渠的建设也让东山的农田灌溉、生产发展没有用水之忧。至90年代初,东山一跃成为福建省的首个“小康县”。

不过,眼下的事实是,由于海堤阻隔,东山湾和诏安湾的海水不能互通,加上网箱养殖发展、投饵量增多、人们生活废物的排放,使得八尺门海域海水日趋富营养化,沿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据当年参与海堤建设的林灰埕老人回忆,最初海域最高潮时水深可达19米,“为了完成海堤合龙,还调集了广东、漳浦等地航运公司的货船。”而现在,随着淤泥堆积,水深仅剩5、6米。

50多岁的林义平已在渔排码头摆渡20余年,专门为养殖渔排提供运输服务。他说,每年夏季水体富营养化更为严重,造成鱼类缺氧,养殖户损失不小。林静雄也表示,曾经800亩的牡蛎养殖基地,也随着环境恶化消亡殆尽。

拆除海堤是所有村民都赞成的。”但现任后林村党总支书记林香木也有担忧。他说,水产养殖、销售、服务、饵料运输等产业链,大约提供了千余个就业岗位,如果都不让养殖,这些劳动力该如何解决?

记者了解到,八尺门海域整治涉及漳州的东山、云霄、诏安三县,其中以东山后林村涉及范围最广,全村500户中有300多户从事水产养殖。

对此,东山县海洋与渔业局表示,已制定了海域养殖网箱退养补偿方案,正逐步对八尺门海域内的养殖网箱补偿、拆除。同时,政府也将积极引导“洗脚上岸”的养殖户再就业。

海堤拆除后,东山岛重新由半岛变回全岛,东山湾与诏安湾的海水将随潮汐涨退,得以交换。有关部门将启动海域清淤整治工程,统一规划沿岸建设,重塑“碧海银滩”。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主要水系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0%以上,近岸海域达到或优于二类水质标准的面积占65%;实施沿海岸线整治与生态景观恢复。

由此,打造“碧海蓝天”成为福建生态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表示,除了八尺门海域外,已先后组织实施福安白马港船舶业基地环境综合整治、泉州湾生态环境整治等20多个海洋生态环境整治修复重点工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