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医院”暴露医疗改革之小
社评
□华西都市报特约评论员尔冉
并不夸张地说,“世界最大医院”恰恰暴露出医疗改革之“小”与进展缓慢。新医改已推行数年,公益化的改革目标,对医疗深层体制的伤筋动骨,是其一开始就昭示的方向。然而,即便如此,它依旧无法阻止一所“世界最大医院”的产生。
最近,拥有7000张床位,被媒体称为“全球最大医院”的郑大一附院,因公布2014年营收情况而引来各界高度关注,甚至诸多非议。这家公立三级甲等医院在2014 年实现营收75.21亿元,而外界有评论说,在这一喜人数字的背后是患者付出的高昂医药费,有河南本地媒体更戏言,郑大一附院75 亿的营收让河南人“肝儿疼”。(6月2日《中国经济周刊》)
称郑大一附院是“全球最大医院”,当然不无调侃的意味,毕竟“最大”本身就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指标。但称郑大一附院是一所“超级医院”,这应该不会引发多少争议。
如何来评价“世界最大医院”郑大一附院?如果我是一名患者,我会对这样的巨无霸医院爱愁交加。毕竟,巨无霸也意味着知名医生与先进设备的集中,患者到这里就可以接受到最先进的治疗。与此同时,庞大的前来就诊者,却也会让看病成为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催人忧愁。然而,假如我是一名医疗行业的主管官员,我却难以高兴起来。因为医疗资源的总量在短期内是相对固定的。如果大量的优质资源涌向了郑大一附院,那么就意味着同地区内的其他医院会门可罗雀。
后一个问题更值得重视,因为它关系到“所有病人”的福利。从某种程度说,“世界最大医院”恰似一个超级中学。和超级中学一样,“世界最大医院”看似是因特殊情况而生——虽然河南是人口大省,就医需求量比较大,但河南省内综合实力较强的大型医院仍然不多,所以郑大一附院能够“强者则强”,实质上却是因为整体改革的进展缓慢所致——新医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让公立医院回归到其公益性,让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更均衡,“世界最大医院”显然与此背道而驰。
关于新医改,学者钟南山曾经奉献了一个观点,在其看来,新医改的成效主要有三个衡量标准。第一个,看病贵、看病难解决没有?第二个,医患关系改善没改善?第三个,作为医改主力军的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有无调动起来?以此对比,所谓“世界最大医院”的出现,其实只解决了第三个问题,就是让该院的医疗人员获得了收入的增加,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上,一所“世界最大医院”则只会让看病更难,医患关系亦不会得以较大好转,这才是“世界最大医院”中的真问题。
并不夸张地说,“世界最大医院”恰恰暴露出医疗改革之“小”,与进展缓慢。新医改已推行数年,公益化的改革目标,对医疗深层体制的伤筋动骨,是其一开始就昭示的方向。然而,即便如此,它依旧无法阻止一所“世界最大医院”的产生。按照郑大一附院的官方说法,扩大其经营规模,仍然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不知道,当地的医卫部门是否对此保持警惕,在新医改数年后,读到这条新闻,令人五味杂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