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四川发力新基建 抓住三个关键点
A
多个省市已出台新基建领域相关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目前,我省尚未有相关方案出台
缺人成了共性问题。记者此次采访的十余家单位几乎都在说缺人
C
工业互联网在四川的尴尬,不是没钱建,而是很少有企业用
“公司缺人。”华为云川藏区域总经理王昆总是抱怨。这似乎并不奇怪。毕竟,王昆所处的是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密集型行业。但让人意外的是,他所在公司缺的不是“高精尖”博士,而是像数据标注员这种基础的“产业工人”。这些相对基层的工作人员,往往是当前人才招引政策和培养方向的盲点。
新基建方兴未艾,存在盲点实属正常。但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这些盲点会成为我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巨大阻碍。四川发力新基建有哪些地方需要留意?又该如何应对?近日,记者采访多位业内专家,进行梳理分析。
本报记者 唐泽文 熊筱伟
1 顶层设计
投身新基建 企业希望出台总体规划“带节奏”
上海、山东、江苏、云南等多个省市,已纷纷出台新基建领域相关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截至目前,我省尚未有相关方案出台。
顶层设计出炉早一点或迟一点,影响有多大?
“我们就是在等(指导意见出台),这关系到以后的研发该怎么走。”成都智慧星球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辉正在做虚拟现实教室软件研发的规划。“我特别想知道,四川的5G信号具体什么时候能像如今4G这样普及?”他认为,软件的研发进度一定要和通信基础建设进度相匹配。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业务中心负责人拜正斌也表示,与以往的各类顶层设计相比,新基建的总体规划更受企业关注。“新基建有不同的‘节奏’,这需要政府把控。”
中国通信学会秘书长张延川很赞同拜正斌的说法。“新基建的规划和传统基建有很大不同。以公路为例,修建时需考虑5年甚至更长时间后的车流量,从而在长度、宽度上预留空间。但数据中心就不能这样规划,因为5年后一台计算机的算力是当下的许多倍。现在计算机采购多了,到时就是累赘和浪费。”张延川说,这就需要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产业情况,用顶层设计来把控“节奏”,引导企业跟着“节奏”走。
例如,5月出台的《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对城市智能化终端设施网络建设就给出了具体数字——布设1000万个社会治理神经元感知节点,新增50公里车联网开放测试道路,新建10万个充换电终端设施……
张延川表示,在给出细化目标的同时,还要融入“弹性”机制,以应对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新基建的建设就是要想办法适应这个动态过程。”
2 人才政策
招引人才不仅需要顶尖人物 也需要阅历丰富的腰部人才
“要完成新基建任务,最大的障碍是缺人。”一家电信运营商四川分公司5G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缺人成了共性问题。记者此次采访的十余家单位几乎都有这个困惑。
在上述负责人看来,1G到4G时代,运营商需要的是纯通讯人才。而5G不一样,它要应用到垂直行业中去。这就需要既懂通信又懂相应行业的人才。“这类人才不需要博士那么高的学历,但要有丰富的跨行业履历。”
对此,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北京分院产品总监马岩深有同感。“我们年初在中日友好医院落地了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国家级远程会诊平台。在平台建设过程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医疗专业知识的沟通。我们缺乏既懂医疗、又懂通信的复合型人才。”马岩表示,新基建不仅需要顶尖人物来“带节奏”,还需要阅历丰富的腰部人才,以及支撑底部的基础作业人才。
成都臻识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像数据标注员这样的基础人才,很多企业都缺。“数据标注行业流行着一句话,‘有多少智能,就有多少人工’。目前AI算法能学习的数据,必须通过人力逐一标注,这些人力为AI产业提供养料,构建了AI金字塔的基础。这个缺口很大程度上会抑制企业的生产力。”他认为,基础人才的缺失,和目前全省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有关系,“补贴奖励都针对高端人才,基础环节几乎空白。”
在成都印发的《关于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人才招引部分,“人才”二字几乎都跟着“高端”“领军”等字眼。去年印发的《成都市促进5G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也出现类似的情况。
王昆认为,这是现有政策中的一个盲点,“新基建的指导意见还没出来。在新政策制定中,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得到重视。”
挑战中孕育着机会。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有一定领先性的中小企业可利用自己的行业积累,提前转型,布局培训板块,把握行业人才入口,占领新基建先机,“政府也可在这个领域给予扶持,一定程度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3 融合应用
推动应用示范 政府可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工业互联网在四川的尴尬,不是没钱建,而是很少有企业用。
“没有市场,就没有研发动力。”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制造业百强企业中,只有不到5%在探索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即便在建平台,大部分也进展较慢。”
而作为工业互联网的重要支撑,工业软件的发展也并不乐观。去年,我省软件业务收入超过3000亿元。“但其中工业软件业务收入只有30亿元,其他主要集中在消费、娱乐上。”
该负责人认为,新技术的融合应用不到位,将制约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我们需要从应用端开始,激发企业使用融合新技术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我省工业软件市场的发展,打破这个不良闭环。”
除了工业互联网,多位受访者谈到,在新基建三大板块之一——融合基础设施(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四川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政府在推动融合应用的过程中应扮演更积极的角色。《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报告(2019)》提到,四川人工智能企业能力总评分在全国排名第九,但政府响应能力评分在全国排名第十六。“在看不清应用前景的新基建初期,应用场景试点示范做得好的省份,更有可能在未来获得竞争优势。”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建议,四川相关政府部门可加大试点示范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