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小企业最需要草根金融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市投融资服务商会成立,“金融与实体经济”论坛同期举行
本报讯(本报记者 张学荣许芸 实习生 关皓天)昨日下午,武汉市投融资服务商会成立庆典暨“金融与实体经济”高峰论坛在洪山礼堂圆满落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
“我们的企业家要有三只眼睛,一只眼睛要盯好自己的企业;一只眼睛要抬头看天,即关注中央宏观政策;而另一只眼睛要低头看地,即把脉当今的经济大势。” 一上场,辜胜阻便抛出这一形象的比喻。随后,他从宏观政策和经济大势这“两只眼睛”的视角,和大家共同探讨当今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辜胜阻指出,当今中国经济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他认为,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高负债率以及环境污染是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四阵痛”。“经济要从阵痛中加快转型,必须要做到房地产去泡沫化、制造业去产能化、金融去杠杆化以及环境去污染化。”
辜胜阻从草根金融、互联网金融及科技金融入手,畅谈当今中国金融形势与金融改革。
“我们现在非常需要草根金融。”辜胜阻强调,国内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显著,如深圳38万家中小企业,只有1万家能得到银行贷款,剩下的37万家都贷不到。原因在于中国的草根金融不发达,“所以,我国的企业分布是金字塔形的,也迫切需要有民营社区小银行这种草根金融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对于大家关注的小贷行业,辜胜阻谈道,“过去三年内,我国小贷公司数量增长了三倍、贷款余额更是增长了六倍。然而,银行融资和股东投资两种方式几乎很难满足小贷公司的融资需求。” 可见在小贷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快速成长与融资难、风险高的矛盾日益凸显。
“我们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互联网金融创新”。
谈到金融界的新生儿——互联网金融,辜胜阻分析称,互联网金融能带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竞争的“鲶鱼效应”,会推动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推进竞争高效的多层次金融体系的形成。互联网金融在向商业银行提出挑战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给其带来新的机遇。
传统金融机构如果能尽早地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有利于其积极创新以应对挑战。“千万要避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怪圈,明确监管主体和对不同业态的监管标准,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监管。并且要完善基础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对于互联网金融如何监管,辜胜阻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现在的企业有三条路可以走:要么向上走,创新转型;要么向外走,海外拓展;要么向下走,就是被淘汰。” 在讲座的最后,辜胜阻也对新经济形势下企业自身发展做出了展望,“转型不是转移,更不是转行。企业转型必须建立在创新基础上。”辜胜阻认为,当今企业要想不被淘汰,必须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实施“蓝海战略”。
在互动问答环节,辜胜阻针对观众提出的“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发展”、“房地产调控政策”等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