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与挑战:走进在越南的制造业川企
在全球低端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向越南转移的浪潮中,川企同样跃跃欲试。目前,制造业川企在越南逾20家,这里有看得见的优势,也有意想不到的挑战。
在这里,工厂建在大城市内,厂房租金相当便宜,工人薪酬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员工宁愿不要加班费,也要争取休息的权利……一切都并不奇怪,因为这里是越南。
探 营
走进在越南的制造业川企
从胡志明市中心的购物广场出发,沿主干道开车10分钟,在路边就能见到雍大应的制鞋厂。工厂建在大城市内,在四川没这可能。“这儿是越南的嘛!”这位南充人、国裕鞋业(越南)有限公司总经理说。
雍大应是越南川渝同乡会成员。会长张炜介绍,目前该会已有逾20家川企成员,集中于制鞋、服装业。
看得见的优势
更低的成本,更有利出口的环境
3月19日下午5点40分,下班时间已过,雍大应的制鞋厂依旧灯火通明。超过4000平方米的硕大厂房里,500名工人在巨大的声响中忙碌——全是越南人。
阿菊负责将上了漆的鞋放入机器中烘烤。这份闷热无比的工作,一个月能有600万越南盾(约1730元人民币)的收入。“非常,满意!”问起工作感受,满头热汗的她,努力挤出几个英文单词。
像阿菊这样的岗位,在国内月薪开到5000元。在越南,薪酬低一大半,也不愁招不到人,“政府一直在推荐人过来”。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资料显示,越南劳动人口6700万人,占总数69%,适龄劳动人口中失业人口比例约2%。
越南规定一周工作6天,周六不算加班。
2006年以前,雍大应一度将工厂设在广东东莞。之所以赴越,除了低价劳力,更重要的是他的产品只供出口,而欧美等国对中国鞋征收倾销税,最多时占到鞋子总价值的20%;而在越南出口鞋类,日本和美国都免税,且没有配额限制。此外,越南港口众多,非常适合廉价的长途海运。
如今的厂房,是雍大应以每月4万元人民币租金租来的,比国内便宜多了。他还准备把工厂搬到8000平方米的新厂房中,再增加一条生产线。新厂房同样在市区,交通方便,月租9.6万元人民币。
低价劳动力、土地,以及更有利出口的环境,吸引了大量川商来越南,并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张炜介绍,在胡志明市附近,制鞋川企已形成从前期开发到油漆、成型的完整产业链,“只要说四川话,谈合作都不用请翻译。”鞋企集聚在此,欧美订货商随之而来,订单根本不愁。
想不到的挑战
越南员工宁愿休息,也不要加班费
第一次和越南籍工人发生正面冲突,在雍大应看来莫名其妙。
工人们通过工会要求,每月工资分两次发放,现金结账。被他拒绝了——执行麻烦,且影响厂里流动资金。
工人回应也很简单——罢工。站在门口不进厂,也不让其他工友上班。黑压压的一片,让雍大应傻眼了,赶忙和工会沟通,同意每月15日、30日发薪才平息事态。
事后他才知道,越南人乐于享受,每次发工资就是工人们的节日,所有员工都不会加班,而邀约出去唱歌、吃饭,以至于第二天一定会有人喝醉无法上班。“这是当地习惯,必须尊重。”
越南对员工权益尤为重视。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福利,必须100%参保,且向当地劳动局每月汇报;加班必须有员工书面签名确认,以证明自愿而非工厂强迫;连续加班时间不能太长……企业若违反,一方面会遭劳动局罚款(可达数十万元人民币),还会面临罢工,“交货期赶工时,最容易发生矛盾——越南员工宁愿休息,不要加班费”。
根据惯例,越南每年都会上调最低工资标准。2015年即由270万越南盾(约780元人民币),涨到340万越南盾(约982元人民币),加上政策规定的各项福利,工资年均增幅不小。雍大应介绍,2008年至今,其工人月收入翻了一倍。
底薪不断增长,工人技能仍不如国内。雍大应介绍,同样一道工序,国内工人做3双鞋的时间,当地工人只能做2双。“但凡培养出来一个成熟技工,都要防着被挖走。”
出不得的问题
别欠账,别放低质量要求
张炜自己经营着一家鞋类油漆生产厂。今年春节他提前一个月回家,看到身边企业家朋友为催收欠款烦恼,大年三十还堵在别人家门口,觉着庆幸——越南人开厂,最多每隔两个月必定付款,从不欠账,“虽然没记录,但一旦信用不良,圈子里商人绝不再和你做生意。”
在这方面,中资企业走过弯路。同样来自四川的越南大西洋焊接公司总经理王建刚讲了自己经历:最近遇到两次客户质量投诉,派技术员去处理,却发现产品一点问题没有,是客户自己焊接方法不对,客户遇到问题,第一本能的反应是“中国产品又出了质量问题”。王建刚认为,中国货以次充好、缺乏信誉的过往经历至今仍有恶劣影响。“越南是发展中国家,不等于产品质量、商业信誉要求就更低。这点不想明白,很快会被洗牌出局,还会牵连整个中国品牌。”张炜提醒。
刨根 问底
在越南投标川企报价为何拼不过韩企
去年,周白可参加了4个越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都因为价格问题被“刷”下了。谈起这事儿,这位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河内代表处总代表连称意外。
报出最低价的,4次居然有2次是韩国企业,“这在过去很难想象。”
韩企融资成本更低
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资料显示,越南政府计划到2020年投入1300亿美元改善基础设施,年均投入近102亿美元。
周白可认为,就高速公路建设而言,其所在企业与日本、韩国等企业差距不大,招投标主要拼的还是价格,“都是真刀真枪的竞标项目,不是经济援助。”
然而近两年越南高速路投标中,韩国企业极为耀眼:数量更多、报价普遍较低,甚至占据最低价格的一、二名。
川企人力、国产设备等成本优势明显,为何反不如韩国?周白可认为,韩企得到了有力支持——拥有大量成熟的、半官方性质的基金组织,帮助解决流动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同时,政府给予极低的融资利率,年利率可在1%以下,对动辄数亿美元的工程承包而言,成本优势明显。
中企不惜零利润参与竞争
另两次最低报价者是中国企业。但周白可认为,中国企业是通过互相杀价“脱颖而出”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在越川企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在项目招标前,日韩企业惯常做法是事先聚会,定好哪个标分配给谁,其他企业“陪标”保驾,避免恶性竞争;而多家中国企业参与时,则常常竞相降低报价,甚至不惜利润趋近为零——这让企业遭遇汇率等变化时极易亏损。“国内基建市场僧多粥少,企业都有生存、竞争压力。”这位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在越发展,至少应协商确立杀价“底线”,避免两败俱伤。
低价并非“拿工程”唯一利器
东方电气国际工程分公司第五工程部总经理任宇认为,低价竞争并非外资在越南“拿工程”的唯一途径。
3月20日晚11时,越南茶荣省沿海县2×600MW大型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现场,橘黄色灯光亮如白昼。工程承包方东方电气国际工程分公司第五工程部正通宵赶工,以确保工程准时交付。
“2011年启动的海防市项目,是越南所有30万千瓦机组中首个准点pac(工程接收证书)的,同期日本项目现在还没拿到。”任宇说,项目被越南相关部门评为“示范电厂”,让客户更愿意将后续扩建项目,交给中国人。
除了提质,还有“包装”。同样功能的电站零件,日本人常能以更高价格卖出。“简简单单一个阀门,铸造、钢材纹理看着都舒服,像苹果手机一样光滑简洁。”任宇认为,展示精良加工工艺,确立了产品高端定位,提升客户信任感,值得借鉴。
投资 指南
到越南“拿项目”川企在工程承包领域有优势
◎中国企业在水电、火电、通信、水泥、冶金、化肥和路桥等越南工程承包领域有较强竞争优势,市场开发潜力较大。
◎越南对外国人在越劳务管理非常严格,中方承包商在签订合同时应综合考虑工人比例、工程进度问题,避免为赶工程非法使用劳工。
◎从事基础设施建设施工,越南本地工人薪酬约为中国同样职位工人的三分之一。部分本地施工队伍业务素质较高,但市场整体良莠不齐。可通过注册资本、年收入等硬性指标,实地探访其原客户评价等方式,选择好的越南施工队。
(综合中国驻越南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在越川企资料)
边走 边想
长年驻海外,企业人才待遇能否更人性化?
从越南偏远山村一路颠簸5个小时,到胡志明市买净水零件,同行记者被颠得浑身酸软,在越某川企工程师毛龙却一路看景色、聊天,兴致很高——这份苦差是他PK掉4个同事,主动争取来的。这位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内江小伙觉着,只要离开工地,怎么都好。
毛龙3年前一上班就到了越南工地,一周工作6天,一年回去两次。工地在农村荒地,周围连个好点儿的餐馆都没有,更不用说KTV、书店。企业也不提供进城的班车。“真的能把人憋出病啊!”毛龙唯一期盼的,就是项目快点结束,早点回国。
越南通威公司的总经理沈金竹羡慕美国、泰国同行,公司可为驻外管理人员提供公务用车和城区住房,解决家属探亲食宿,甚至安排当地就业,“生活安心了,工作也就安心。”
吃苦耐劳,始终是四川人乃至中国人拓展海外市场的一大优势。但要让更多优秀人才乐意“走出去”,是否也应给他们更人性化的待遇?
本版文图由“看天下·探访境外新川商”报道组记者李淼、熊筱伟
发自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