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 四川抗战记忆——家书

20.08.2015  11:53

  黄开仁有一张他自己都没有的照片,那是1937年他18岁,部队出发之际,他作为36集团军司令部译电员,拍了一张戎装照。这张照片经历了种种艰辛,在2000年从他亲戚家被找到。就是这张照片,打开了黄开仁记忆的阀门,拉开了黄开仁波澜壮阔的传奇一生。

  黄开仁,94岁,四川蒲江人,36集团军译电员

  黄开仁是川军第36集团军李家钰总司令的译电员,参军伊始,黄开仁一直在李家钰身边收发译电。可以说,黄开仁见证了李家钰的袍泽之情,也见证了李家钰的悲壮与豪迈。

  如何当上李家钰的译电员的?

  黄开仁见证了李家钰的悲壮。那是1944年5月21日,河南陕县,秦家坡,是日,川军奉命撤退,不幸遭遇日军埋伏,川军第36集团军李家钰上将不幸阵亡。黄开仁就在李家钰身后,他眼睁睁看着中弹的李家钰从怀中掏出字和笔,留下了最后的字:速调104

  李家钰是如何牺牲的?

  和李家钰一起倒在血泊中的还有川军36集团军参谋部副官处长周鼎铭,来不及反应,周鼎铭就倒在了血泊中,中弹的时候还在对黄开仁说,快卧倒,注意隐蔽。

  周鼎铭,职务,四川蒲江人,1936-1937年曾经在陕北公学学习。

  黄开仁:周鼎铭是如何牺牲的?

  黄开仁和他的战友们从山顶上跳了下去,不幸受伤被俘,日本人把他们关押在黄河边上的山西会馆,用一层层的铁丝把他们围了起来,每日出工做苦力。经过了长期的观察,黄开仁和他的战友终于利用中午的空隙,跑了出去。

  采访黄开仁:怎么跑出去的?

  一路艰辛,一路流浪,黄开仁和他的战友捡拾着老百姓留下的破烂棉袄,怀揣着自己伪造的良民证,一步步的从沦陷区走向国统区,几个月后,黄开仁和战友辗转到达西安,无奈联系不上部队,只好选择回家。

  黄开仁终于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四川,从此做了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直到关爱老兵组织找到他时,他已经在蒲江这座小县城生活了整整70年。

  黄开仁终于见到了自己的李家钰总司令,在李家钰的雕塑前。面对总司令的目光,黄开仁颤巍巍的举起了手,给总司令敬了一个庄严而肃穆的军礼。

  相比之下,另一位浦江战士周鼎铭的遭遇,则悲惨坎坷许多。

  周鼎铭再也没有回到故乡的机会,当年秦家坡阵亡后,他被匆匆安葬在当地的小山坡上。他的侄儿周任骥,至今深深地怀念这位赤忱可敬,又如同是谜的长辈三爸。

  采访周仁骥:我的三爸对我是很关心的。我们小时候都住在文庙前街,就在李家钰公馆旁边。那个时候他鼓励我们多读书,对我们严格要求。我们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地下党员,但是他在陕北公学去学习过确实真实的。朱德、刘伯承还给他们上个课的嘛。

  李家钰的遗体由他的特务营拼死抢出。后辗转运回四川。李家钰被国民政府追赠为二级陆军上将,举行国葬。198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男儿仗剑出四川,不灭倭寇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到处是青山。”这是李家钰出川前夕所做的诗句。李家钰将军用生命给这首诗做出了回答。

  如今,寂寞的黄开仁每天都会盯着李家钰的照片看很久,他总会想,如果当年李家钰在仔细一点,他们就能够一起回家了。

  无论是黄开仁,周鼎铭,还是李家钰,在这首诗歌面前,在这个伟大的民族抗战面前,他们都回家了。

  无论是李家钰、黄开仁,还是周鼎铭,他们都是保家卫国的勇士,不同地是李家钰、周鼎铭战死沙场,而黄开仁幸运地回家了,但在我们心中,它们都是保卫民族和国家的勇士,是伟大的英雄,他们都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