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上游生态屏障 守护长江清水绿岸

09.07.2019  20:00

  7月2日至4日,2019年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眉山市、宜宾市,20余名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6家新闻媒体的记者聚焦“守护长江清水绿岸”,围绕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

  眉山的美在山水之间,水让眉山秀美而灵动,水更是眉山人的一笔财富。

 


眉山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的水生植物浮岛

 

  东坡湖畔的城市湿地公园内随处可见散步、健身的市民。而治理前的东坡湖水质长期是劣V类,夏季异味严重。眉山市在2015年实施水生态治理,通过源头控制、底泥改良、栽植水生植物,采用生态浮岛等技术,保证水体生态环境长期处于系统平衡状态。“为‘还绿于民’,市政府舍去地产开发近40亿收益,让群众获得满满的好生态、幸福感。”眉山市住建局局长梅斌自豪地说。

 

 

采访团记者在眉山市东坡城市湿地公园采访市民

 

  贯穿青神县的岷江支流思蒙河,曾经水体恶臭,鱼虾绝迹,通过强化畜禽综合管控,流转沿岸650亩农田变湿地,构建起沿河生态缓冲带,有效遏制农业面源输入污染。结合“海棠竹溪”项目打造长约4公里的湿地,种植11个品种、60万苗水生植物,经湿地净化后的思蒙河2018年水质稳定在IV类,氨氮含量下降近50%。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王晓梅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青神人,我为政府的工作感到骄傲!

 

 

全国人大代表王晓梅向采访团讲述思蒙河变迁

 

  “‘污水处理厂+人工生态湿地治理模式’已在全市推广。”甘眉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邓强对记者说,今后污水处理出口处每吨污水将配套生态湿地10平方米。在园区的人工湿地中遍布菖蒲、水葱等功能性水生植物,将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的工业废水进一步生物净化,排入思蒙河的水质将达到岷江沱江排放标准。

 

 

采访团在甘眉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人工生态湿地采访

 

 

  采访团查看丹棱县梅湾村一体净化槽生活污水处理情况

 

 

全国人大代表罗朝运向采访团讲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丹棱模式

 

  “政府投资把池修,垃圾分类往里丢;菜皮皮、烂果果,入池产气把饭煮;建筑垃圾没人要,找块空地来埋掉;塑料纸壳分筐投,卖点小钱打豆油……”全国人大代表、丹棱县龙鹄村村支书罗朝运给采访团唱起自编的垃圾分类顺口溜。丹棱县“1元钱”撬动农村垃圾治理机制在记者们看来已经赶超了很多大城市,梅湾村通过生活污水联户处理池让房前屋后看不见污水的踪迹,“太了不起了,‘丹棱模式’值得大力宣传。

  “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肩负着“守住一江清水”的重任,面对三江流域生态环境日渐脆弱的严峻形势,宜宾市自2014年启动三江六岸生态修复工程,打造一条山、水、人、城和谐发展的绿色生态廊道,切实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从源头斩断排入长江的污染源。临港经开区投入110亿元对三江两岸企业实施了退城入园,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天原集团CEO、总裁邓敏表示,天原在入园后开拓了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宜宾纸业通过搬迁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竹代木,生态本色,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环境友好的多赢局面。”宜宾市人大代表、宜宾纸业董事长易从告诉记者,待二期投运后,每年将为本地竹农创收约15亿元。

 

 

采访团在向家坝水电站采访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研究保护和增殖放流情况

 

  在南岸污水处理厂、罗龙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微生物过滤技术的应用,让记者们看到最终的出水犹如矿泉水一般清澈。“园区统一建好污水接口,企业实现‘拎包入住’。”宜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厚生认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是企业入园的重要保障。“企业自身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园区集中处置,最后经过生态湿地处理,汇入长江。

 


宜宾南岸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讲解AAO处理工艺流程

 

  岸美、水清的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工程给采访团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长江公园,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白旷采访了游泳的市民后说,“现在江水质量变好了,宜宾市民非常幸福。”“在长江第一湾的感觉特别棒,水很清澈,能感受到政府对长江沿线保护的力度,让市民有很好的休闲去处。”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记者郭东琳说道。

 

 

采访团在宜宾市三江口生态修复区内的长江公园合影

 

  短短4天,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看到了眉山、宜宾作为长江流域上游城市,在保护好长江母亲河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创新,并取得显著成效。他们表示,要将一路所见所闻进行重点宣传报道。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