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委:汽车额度有限使用是储备方案

16.04.2014  12:34

  ■2022年形成800公里以上轨交网络,轨交50米内至少配套一个公交站点,内环内公交300米半径全覆盖

  ■公共交通的分担力除去步行,只有43%。我们希望到2015年在市中心能达到50%,到2017年能达到60%

  本报记者 任翀

  昨天,市交通委主任孙建平做客由解放日报和新华社长三角新闻采编中心、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网联合主办的2014上海“民生访谈”,一一回应“公交优先,百姓会有哪些感受”、“小汽车额度会不会限期使用”等市民关心的话题。

  十二五:力争900条次公交进枢纽

  “老百姓有时候觉得交通不配套,房子造好了、入住了,却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交通通到哪,房子造到哪。”说起上海市交通委成立初衷,孙建平认为,要有“交通先行一步”的意识,用公共交通来引导城市发展;而市交通委的职能就是统筹上海交通规划、建设、营运和管理。

  他指出,通过“顶层设计”发展公交优先,可以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在“顶层设计”和硬件建设上已经具备一定的条件。目前,上海中心城区680平方公里,中心城的建筑总量基本稳定,包括世博前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使得中心城区形成完善的路网体系已经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而今年3月出台的上海交通白皮书又通过15个方面176条,对市民关心的对外交通、公共交通,小客车、停车,交通设施、交通环境、交通文明、交通保障等各个问题提前进行了顶层设计。

  根据规划,到“十二五”期末,上海将力争实现约900条次公交线路进入枢纽站;至2022年形成800公里以上的轨道交通运营网络,轨道交通站点出口50米内至少配套一个公共汽电车站点;同时,推进公交优先道建设和优先信号系统建设,试点“路中式”公交专用道,力争在2022年形成500公里规模公交专用道,内环线内公共交通站点300米半径全覆盖,内外环间、新城、新市镇实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半径全覆盖,所有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

  分担力:除去步行,公交只有43%

  孙建平坦言:“发展公共交通,得让公共交通具有便捷度和吸引力。”他承认,目前的公共交通体系还有不完善之处:“公共交通便捷度和吸引力的指标是分担力,但上海公共交通的分担力除去步行,只有43%。我们希望到2015年在市中心能达到  50%,到  2017年能达到60%。”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分担率的方式是“盘活存量”,即对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资源进行整合,提高百姓出行效率。

  据介绍,公共交通网由骨干交通、区域交通、接驳交通三方面组成,在中心城区,骨干交通先是轨道交通、其次是地面公交。从目前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看,对于轨道交通,要看有没有条件再加密一点;但地面公交随着轨道交通发展后,很多线路与轨道交通重复,已经不适应百姓出行需求,就需要进行调整。根据规划,希望到2020年,上海围绕轨道交通这一骨干,形成地面交通网遍布的格局。

  孙建平还用具体的数字描绘了“盘活存量”的效果:中心城区居民从家中出来,步行300米内就能到达公交车站或轨道交通车站;通过公交车站或轨道交通车站进入公共交通网后,“想去哪都行”。但他表示,实现这一目标也要百姓改变传统“一站到达”的观念,能够接受“换乘”这一新概念。不过,在未来的路网中,“换乘”不会增加百姓的出行成本;时间也有所控制。根据上海市交通白皮书,2022年,中心城内居民上下班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45分钟以内;新城与中心城之间平均出行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长三角主要城市与上海中心城之间平均出行时间在90分钟以内。

  小汽车:控制拥有转向控制使用

  新一轮上海交通白皮书又提到小汽车额度的有期限使用。面对不少市民“自家车的牌照会不会到期作废”的关切,孙建平表示,小汽车额度有限使用是上海机动车额度管理的储备方案,是否实施,关键看上海机动车保有量的发展速度、市民对于机动车出行的使用强度、城市道路可承受度,以及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程度等等多种因素。实行额度有限期的措施因涉及重大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政策,在出台前肯定会反复听取意见,处理好各种关系,做到公平。不过,对小汽车的管理趋势是从目前的控制拥有逐步转向控制使用。

  在此过程中,上海将根据人口密度来配置相应的停车位。孙建平表示,住宅、商铺等都要在规划中设定一定的停车位标准:“在上海中心城680平方公里内,平均每平方公里住1万人,如果按照3000个家庭来配置停车位,上海中心城的停车位远远不够。所以在提前规划的基础上,还得利用地下、错峰停车等各种空间和措施,解决停车问题。”但他也承认,从控制使用的角度来说,未来中心城区的停车收费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