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上半年用于民生保障方面支出增长48.2%
昨日,《市政府关于成都市2013年财政决算和201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记者了解到,2013年,全市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能力不断提升,财政决算情况良好;2014年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顺利完成半年目标,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财政运行情况总体较好。
2013年
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比达66.4%
“2013年,全市税收收入质量持续提升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4.1%,较2012年提高0.9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9%,较2012年提高0.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农林水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支出分别增长48.8%、26.8%、27.1%、25%,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据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民生投入持续增加,全市公共财政支出中民生投入占比达到66.4%。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支持农村中小学食堂建设,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提高基本公共卫生经费财政补助标准,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初步构建起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村级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村不低于40万元,在全国首创社区公共财政制度。积极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汛期暴雨洪涝灾害,拨付应急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7.46亿元,有力地保障了抢险救援、群众安置和灾后重建需要。
“2013年,财政管理绩效也持续提升。”相关负责人说,我市制定出台加强“三公”经费管理的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公务车实物费用定额试点,市级“三公”经费支出3.96亿元,较上年下降9.18%
2014年上半年
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增长48.2%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542.6亿元,为预算的54.4%,增长12.6%;市级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累计完成142.1亿元,为预算的59.1%,增长30.7%。财政收入呈现出增收质量稳步提高、新兴产业拉动有力等特点。“汽车制造业、设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税收分别增长40.3%、22.9%和32.8%,广告、咨询、法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税收增长26.8%,正逐步成为地方税收新的增长点。”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落实‘五大兴市战略’和保障改善民生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出结构不断优化。”相关负责人说,上半年,用于产业园区建设和支持工业发展的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增长62.3%,用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商业服务业等支出增长71.1%,用于科技研发方面的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2.8%,用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91.1%,用于大气和水环境整治等方面的节能环保支出增长53.8%,用于民生保障方面的支出增长48.2%。
行政成本压减明显。上半年,全市“三公”经费同比下降30.5%。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下降22.9%,公务接待费下降58.5%,因公出国(境)费下降25.4%。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建立健全公务支出管理制度和支出标准体系,大力压缩行政成本等一般性支出,继续强化“三公”经费管理,2015年预算停止安排一般公务用车购置经费。(本报记者 王伶雅 实习记者 徐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