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雁江:打造“三区一枢纽” 力建西部核心强区
中新四川网6月15日电 (吴平华张运)记者15日从资阳市雁江区委获悉,雁江区将全力打造产业发展示范区、航空都市核心区、绿色和谐康养区和航空交通次枢纽,力建西部核心强区。
据介绍,在“十三五”期间,雁江区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依市兴区、项目带动、工业主导、三化联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区、航空都市核心区、绿色和谐康养区和航空交通次枢纽,不断提升“四个新雁江”建设水平,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亿元,经济综合评价排位保持全省和丘区第一方阵地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9000元、19700元。”雁江区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四个新雁江”建设这一总体定位,立足现实基础,审视发展形势,把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区、航空都市核心区、绿色和谐康养区和航空交通次枢纽作为“十三五”时期的阶段性任务和着力重点。
——建设产业发展示范区。大力推进三产融合,做大做强产业支撑,力争到2020年,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400亿元,着力建设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造车产业集群、西部绿色食品加工及配送基地、西部中成药提取和产品供应基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45亿元,着力建成现代物流集散基地、电子商务集聚区、成渝经济带健康养生乐园和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农业增加值达到62.9亿元,着力建成成渝绿色果蔬供给区、空港有机农产品配送区、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和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区。同时,充分利用临港优势,立足城东现代物流园、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中和工业园三大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发展以航空物流、生物医药、航空食品、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提升产业发展整体竞争力。
——建设航空都市核心区。以天府国际机场和机场高速为依托,紧密对接全市航空都市发展规划,把城东新区作为航空都市发展的重要平台,重点打造“一带、两轴、三片区”,积极培育总部经济、楼宇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商贸会展等产业,加速集聚商机人气,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以及产业体系、生态体系,商业业态逐步成型,城市人口初具规模,基本实现“十年建新城”目标。同时,依托地域和产业优势,打造中和、临江等一批空港特色小城镇,实现组团发展、连点成片,推动雁江成为全市航空都市的核心区域。
——建设绿色和谐康养区。突出“中国长寿之乡”品牌优势,把握健康和养老双核驱动内涵,进一步强化环保约束,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持续优化生态环境。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强化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康养服务业,加快发展一批中高端服务机构,推动康养产业与旅游、体育、卫生、教育、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康养产业综合服务水平。力争到“十三五”末期,初步建成以城东新区为中心的生态康养基地,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健康养老服务企业,加快形成健康养老服务产业集群。
——建设航空交通次枢纽。以临空经济区为中心,按照“五条铁路、三条高速、四条通道”总体布局,构建以成渝高铁、成渝铁路(扩能)、遂资眉雅铁路、成都经济区环线铁路、成都地铁18号线延伸线,成渝高速、遂资眉高速、资潼高速,以及国道321线、资三路、国道351线(原省道106线)、资安路为主骨架的公铁联运立体交通网络,把临港概念转变为临港优势。同时,着力构建“三纵三横一环六连接”的快速通道网络,加快农村小微通道建设,实现雁江全域与天府国际机场的无缝连接。
“2016年是“十三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该负责人称,将着力推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深化改革、民生改善、脱贫攻坚、依法治区、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大力推进“三区一枢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新雁江”建设水平,力争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9%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以上,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以上。
针对城东医药食品产业园功能配套不断完善,中和工业园初具承载能力的实际,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招商引资上来,立足区位交通、特色资源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围绕医药食品、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积极组织参加汽车产业投洽会等专题投促活动,大力开展产业和园区专题招商活动,引进一批实力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增添工业发展活力,坚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培育,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力争新入围规模企业16户以上,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85户,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户,进一步夯实工业发展基础。
以深化农村改革为主线,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以“1+5+1”农业重点项目为载体,着力抓好万亩丘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深入推进宝台镇富凉村、中和镇明月村和罗汉村、保和镇明星村和文龙寺村5个示范点打造,力争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亿元,增长3%以上。
在严格落实精准要求,全面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贫困村重点区域分布特征,突出抓好“三大”片区建设,确保全年完成17个村、1.33万人的脱贫任务。抓好保和镇金竹湾新村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发展水产养殖、农业观光体验、特色经果种植、花卉苗圃展示“四大产业园区”1000亩以上。抓好丹山“巴蜀藕海”片区建设,确保年内莲藕基地扩展到5000亩以上,加快塑造“巴蜀藕海”新形象,打造雁江特色农业新名片。抓好老龙潭农业综合示范片建设,加快推进明月精品柑橘示范园、巨善绿色果蔬示范园、钟家堰高端水果示范园、龙嘴枇杷示范园、老龙潭特色种养产业示范园、三清农旅融合示范点“五园一点”建设,着力打造全市领先的农业综合示范片。按照“涉农项目打捆、资金集成投放”的思路,进一步完善涉农项目资金整合机制,打破行业界限、部门分割,统筹安排涉农项目,统筹投放使用资金,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到农业农村重点项目和脱贫攻坚重点区域中来,为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强劲动力。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举措,着力培育“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健康养老”三大新兴产业,提升商贸流通等传统产业,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用好用活“中国长寿之乡”品牌,围绕康养产业发展,深度挖掘特色旅游、养老文化资源,包装推出佛山橘海、花溪谷等旅游项目,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引进教育、文化、卫生和民营养老机构入驻发展,推动旅游、文化、教育、卫生和养老产业相融互动、协同发展,为“绿色和谐康养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始终把群众的需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着力抓好民生工程建设,认真办好民生实事,力争全年民生资金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3%以上。”该负责人表示,在基础设施项目方面,高质高效推进东环大道二期、纬七路等26个城市道路项目建设,力争到年底建成道路达到100公里,全面构建起便捷通畅的城市路网;快速推进滨江路堤景观带、黄泥河生态景观长廊等项目建设,确保滨江路堤景观带项目全面竣工投用。在公共配套项目方面,加快推进绵阳中学资阳育才学校二期、城东污水处理厂等20余个项目,确保成渝高铁站前南广场、吴仲良九义校改扩建等8个项目竣工投用;抓好沱江花园、雷音花园等11个安置小区项目建设,力争实现泥河风光二期、朝阳花园一二期等4个安置小区顺利返迁。着力抓好中和、伍隍、迎接、小院等国省重点小城镇建设,力争全年实施中和街片区改造、小院镇步行街二期等小城镇项目76个以上,完成投资8亿元以上。
同时,全面深入推进“市容市貌十大专项治理行动”,抓好高铁站前广场、字库山公园等重点区域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大力实施新区城市洁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提升新区舒适度和宜居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