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安居区为5.8万贫困人口提供精准扶贫

15.09.2015  11:04

扶贫帮困有了“私人订制

 

 

蒋大哥,城里的‘亲戚’又看你来了!”9月8日清晨,安居区拦江镇马河嘴村村民蒋大民,刚给一群跑山鸡喂完食,村支书蒋茂艳便领他家的“亲戚”上门来了。指着活蹦乱跳的大花鸡,蒋大民向这位“亲戚”连声道谢:“多亏你们帮忙,这条路算是走对了!”蒋大民的这位“亲戚”,其实就是定点扶贫马河嘴村的区委宣传部党员干部。

 

把脉处方,对症下药;私人订制,精准扶贫”,安居区对82个贫困村采取“私人订制”的方式精准扶贫,因地制宜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如在产业扶持方面,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农业生产状况,积极引导其调整产业结构,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充分发挥各村地理优势,集中力量三年打赢扶贫攻坚战,让5.8万贫困人口在三年内全部脱贫。

 

精准识别

 

群众评定贫困户

 

贫困不贫困,大家来评定!”8月25日,在安居区拦江镇大溢湾村,村民张新诚告诉记者,“这次贫困户评定工作,家家户户都知晓而且积极参与。即使这次没有评上,我也没有怨言,比我家困难的群众还多着呢。

 

近段时间,安居区21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紧紧依靠81万群众,全面发动群众做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评定工作,核准对象,摸清家底。

 

只有把评判权交给群众,评出来的贫困户大家才认可。柔刚街道办事处琼江社区居民王英说,“我们小组的评选就是每家每户派一名代表参加。”评选当天,50多名户主代表来到现场,采取自己报名、大家提议、举手表决等方式评选贫困户,由于大家都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最后由居民集体提名了两户,大家都没有异议,于是表决通过签字同意。

 

我们的贫困户都是群众自己评议出来的,不是党员干部随便指定的。大家是邻居,哪家富裕哪家穷,大家都心知肚明,这样的结果经得起检验!”居民廖绍华说。

 

对症下药

 

让贫困户有盼头

 

64岁的唐际如老人是拦江镇大溢湾村的贫困户,老人因工伤致残,子女都在外面,老伴长期服药,家里无劳动能力。针对老人的实际情况,当地干部年初帮他落实了低保政策,挂片帮扶大溢湾村的区城管局还为他家送来了鸭苗。“看嘛!他们帮我们解决了低保,还送来了鸭苗,我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政府。”唐际如高兴地说,镇政府和区城管局的干部对他很好,像家人一样照顾他,“明年我一定争取脱贫。

 

在帮扶困难群众时,我们始终坚持对症下药。”拦江镇党委书记舒玉明介绍,该镇采取托底救助让特困群众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的同时,针对辖区贫困户无固定收入的实际,充分利用拦江镇小城镇开发优势,着力在扶持创业、扩大就业、改善基础设施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针对每户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脱贫举措和帮扶内容。有创业能力的,鼓励和扶持他们创业;有劳动技能的,帮扶他们就业;丧失劳动能力的,加大救助与帮扶力度,使其早日脱贫。

 

产业扶持

 

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安居区积极探索长短结合的扶贫方式,既有短期能增收的方式,又有能长效脱贫的产业,并结合贫困群众自身情况定制脱贫“套餐”,走出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聚贤镇同盟村村民李素蓉被确定为贫困户。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该乡引进的天伦葡萄产业园里打工。她说,自己平时做些浇水、修枝、采摘等轻巧活,一年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

 

像这样由政府搭台、为产业基地和贫困群众牵线的模式在安居区已全面推广。

 

除了让贫困群众在短期内挣钱改善生活外,一些乡镇还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其发展庭院经济。

 

为了实现精准扶贫,帮助全区82个贫困村尽早摘掉贫困“帽子”,安居区从区直部门和乡镇机关选派了82名优秀党员干部到贫困村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9月2日,安居区召开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会。“第一书记”任职期3年,任职期间要吃住在派驻村,与村干部同考勤同考核,帮助派驻村做好建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扶贫、为民办事服务、提升治理水平等重点工作。

 

安居区还建立扶贫统计监测数据定期分析评估制度,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台账管理制度,每年对有扶贫任务的乡镇下达减贫任务,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建立扶贫开发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科学设置评价指标和权重,把扶贫工作纳入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年度绩效目标考核,作为党政主要领导年度政绩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乡镇(街道)”制度。加强行业扶贫工作考核和定点帮扶工作督察,定期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 (遂宁日报记者 曾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