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学校积极部署跨学科交叉,争创国家“双一流”

20.11.2021  04:53

近年来,交叉学科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交叉学科”成为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交叉科学部。学科交叉融合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特征,是新学科产生的重要源泉,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一些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呈现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学科分支和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在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西南科大“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将积极部署新兴交叉学科作为深入实施学科建设振兴行动计划,着力完善一流学科体系的重要引擎。

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核心内容之一。四川正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是“十四五”时期的重要目标,绵阳科技城也正在大力探索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新路径。面向国家创新发展大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建设等诸多历史机遇,西南科大主动争创国家“双一流”、推动学科交叉,积极部署跨学科交叉平台建设。

近日,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系列研讨会陆续在学校召开。校长董发勤,副校长尚丽平、苏伟洲,党办校办(董事办)、发展规划处、科技处、社科处、教务处、人事处主要负责人,各相关学院院长和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研讨会由曾刚副校长主持。会议涉及碳中和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生物制造与核医学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力学与航空航天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三个主题。会议认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25次专题研究西南科大创新发展会议要求,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顺应全球科技与学科发展趋势,紧扣“四个面向”,发挥西南科技大学多学科综合优势,结合区域特点,学校将围绕碳中和、生物医学与核医学、力学与航空航天三大交叉学科领域,以国防科技领域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为牵引,深入推动基础学科之间、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谋划建设碳中和交叉研究院、生物制造与核医学研究院、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航空航天研究院,主动对接参与天府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制机制特色转化为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的强大优势,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与学科集群的创新发展,共建若干研究中心和高水平团队,积极参与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协同攻关,力争产生一批“从0到1”的原创成果,推动学校特色优势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同时,主动探索与科研院所、一流高校联合培养胸怀国之大者、可堪大用、高精尖缺的国防科技人才,为推动国防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高端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

系列研讨会上,发展规划处、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董事会办公室、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相关负责人对相应研究院的建设方案作了基本介绍,与会人员围绕相应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运行机制、落地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充分交流。会议指出,大力推动碳中和、生物制造与核医学、力学与航空航天等交叉学科建设发展,既是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根本需要,又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需求、主动支撑引领“十四五”时期科技城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聚焦国家发展急需领域,跟踪学科发展新动态,打破学科壁垒,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型,探索建立有效的、实质性的跨学科科研合作机制,促进科研合作从“单兵作战”到“阵地作战”转变。强化目标与问题导向,围绕关键问题联合开展攻关,充分发挥交叉学科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中的突出作用,努力成为董事单位的重要合作伙伴。

董发勤在会上强调,为加快打造学科高峰、高原,积极培育学科增长点夯实坚实基础,推动交叉学科建设与发展,是贯彻落实省委25次专题会议精神的关键举措,更是“十四五”时期完善学校一流学科体系的重要抓手。

董发勤指出,推动跨学科建设平台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要“高瞻远瞩”。紧密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双碳、能源安全、健康中国等诸多国家战略,同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抢占先机,主动作为,错位发展,以基础研究为根,以董事单位需求为牵引,进一步聚焦交叉学科方向,向基础研究、创造技术、成果转化横纵向延伸拓展,以交叉学科建设探索催生新科技领域和新创新形式。二是要“交叉融合”。进一步聚焦学科领域,着力完善学科体系布局,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快形成学科建设的“拳头效应”,努力攀登一流学科,全力推动紧缺急需的基础学科发展,积极筹建储能技术专业。三是要“内外聚力”。在推动若干个交叉学科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既要修好“内功”,更要借好“外力”,主动挖掘、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担任跨学科交叉平台的“领头雁”,叠加省市校人才引进政策,加快构建支撑平台建设的一流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开放流动的交叉学科队伍。推动交叉学科与产业界的合作,探索交叉学科建设的新形式,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与产业链三链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能力。四是要“完善机制”。搭建与董事单位的对话桥梁,充分发挥联合培养研究生的纽带作用,推动与董事单位的合作从“三个一”到“三个二”发展,促进合作“从单兵作战向阵地作战转变”,在深化合作中助力一流学科建设。完善跨学科交叉平台的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规范交叉学科队伍的职称评聘制度和人才上升通道,加快探索建立符合交叉学科特点的有针对性的评价体系。加快推动跨学科交叉平台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招生指标单列工作,汇聚中国科大等一流高校力量接续为在绵国防军工单位和产业发展急需培养高端创新人才,进一步推进“双一流”学科融合发展,面向国家创新发展大局,主动服务“成渝绵创新金三角”建设,贡献西南科大新方案、新智慧。

(刘芳池  编辑)(发展规划处  供稿)